[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智慧能源网的储能式新能源电池保护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9543.3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5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范利武;冯飙;朱子钦;郑梦莲;曾轶;许粲羚;刘闵婕;金虹庆;俞自涛;胡亚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7;H01M10/653;H01M10/659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慧 能源 储能式 新能源 电池 保护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用于智慧能源网的储能式新能源电池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电池组(1)、外壳(2)、多元醇类相变材料(3)、脂酸类相变材料胶囊(4)、纤维材料肋片(5)组成,电池组(1)和外壳(2)之间充满多元醇类相变材料(3),脂酸类相变材料胶囊(4)分布于多元醇类相变材料(3)内,多元醇类相变材料(3)的相变温度低于电池组(1)最高工作温度,脂酸类相变材料胶囊(4)内脂酸类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高于电池组(1)最低工作温度,外壳(2)内壁焊有纤维材料肋片(5);所述的纤维材料肋片(5)采用导热性与温度成正比的纤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慧能源网的储能式新能源电池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材料肋片(5)与电池组(1)接触,并平均分布于电池组(1)四周。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储能式新能源电池保护系统的散热储能/防冻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
电池组(1)的能量由新能源发电系统提供,在新能源发电系统对电池组(1)充电以及电池组(1)与外部电网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组(1)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并使得其温度迅速升高,由于固相多元醇类相变材料(3)的相变温度低于电池组(1)最高工作温度,因此固相多元醇类相变材料(3)率先吸热熔化,维持电池组(1)温度处于恒定的相变熔化温度,避免电池组(1)过热损坏,同时多元醇类相变材料(3)将热量吸收存储用来对用户供热,纤维材料肋片(5)在高温下导热系数高,进一步加速了电池组(1)散热;
当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脂酸类相变材料胶囊(4)内脂酸类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高于电池组(1)最低工作温度,因此脂酸类相变材料胶囊(4)内的液相脂酸类相变材料率先凝固,维持电池组(1)温度处于恒定的相变凝固温度不变,起到防冻保温的效果,纤维材料肋片(5)在低温下导热系数低,减缓了电池组(1)向外部环境的散热,进一步增强了防冻保温效果。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储能式新能源电池保护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任何新能源电池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95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指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弃电池的自动拆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