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质滤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0074.7 | 申请日: | 2016-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夏治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治政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滤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介质滤波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滤波器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滤波电路,一种无源双向网络,它的一端是电源,另一端是负载,是对波进行过滤的器件,它可以对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源信号,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后的电源信号。现有滤波器腔体密封,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介质品质不良的问题,更换介质比较麻烦,拆卸安装也不方便。
随着移动通讯器的普及,目前使用的频率带宽以逐渐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需要更高的频率来满足通讯器的通讯要求。目前要求微波以上高频的电气能源或信号传输用传输带采用波导管进行传输。介质波导滤波器是波导管内部用填充介质,是一种可以同时转出或过滤需要的频率等技能的滤波器。介质波导滤波器最初所采用的同轴型介质波导波器是介电体块的轴方向长度与滤波器所使用的频率带宽相同的滤波器,在滤波器凸块内部形成通向轴方向的孔,表面采用导电性物质覆盖。也就是说这种滤波器一端开放,另一端短路,可以与谐振器同时工作。
滤波器是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滤除通信信号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通信系统性能的不断提升,对滤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滤波器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现有的介质滤波器谐振器的数量有限,从而导致能够进行的滤波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滤波器的通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设置有多个机体,每一机体的内部的谐振器通过电缆连接,多个机体之间通过电缆进行连接,极大的拓宽了可进行滤波的范围的一种介质滤波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介质滤波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均呈长方体形,且包括多个谐振器,所述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外表面覆有一层导电层,所述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长边所在的侧面等间距设有多个垂直凹槽,所述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缆,所述第一电缆的一端位于第一机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电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机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电缆所在的直线与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的短边所在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一机体的上端面设有第二电缆,所述第二电缆所在的直线与第一机体的长边所在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二机体的上端面设有第三电缆,所述第三电缆所在的直线与第二机体的长边所在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二电缆与第三电缆均连接两个以上的谐振器。
在上述的一种介质滤波器中,所述导电层为银质导电层。
在上述的一种介质滤波器中,所述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均为陶瓷材料制成,且同一侧均设有阶梯状的端口部,所述端口部设有多个连接端子,便于接线操作。
在上述的一种介质滤波器中,所述垂直凹槽为三个以上,且每一垂直凹槽的结构相同。
在上述的一种介质滤波器中,所述第一电缆、第二电缆与第三电缆均为可变形陷波电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介质滤波器包括通过电缆相连的多个机体,每一机体的内部的谐振器通过电缆连接,极大的扩展了该滤波器的工作范围,使该滤波器能够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且同一侧均设有阶梯状的端口部,端口部设有多个连接端子,便于接线操作,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极大地满足了目前移动通讯器材发展的需求,该介质波导滤波器可以按照设计者的需要把几个谐振器中选择需要的两个以上的谐振器用电气形式连接起来,起到代替插入传感器的效果,可以在要求的频带上任意确保良好的衰减特性。设计者可以根据该结构的滤波器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设计需要的滤波器,从而方便设计者的设计,加快设计速度和新产品的推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介质滤波器俯视图。
图2是一种介质滤波器侧视图。
图中,1、第一机体;2、第二机体;3、垂直凹槽;4、第一电缆;5、第二电缆;6、第三电缆;7、端口部;8、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治政,未经夏治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0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