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的筛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0195.1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智强;杨重科;秦兴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7 | 分类号: | G01R31/387;G01R31/389;G01R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筛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筛选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如果所述开路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那么将待测动力电池在第一温度的环境中静置第一时间长度,再将其以第一倍率的电流放电第二时间长度并计算其第一内阻;如果第一内阻与预设标准内阻的偏差小于等于第一偏差值,那么获取待测动力电池的容量;如果其容量与预设标准电池容量的偏差小于等于第二偏差值,那么将其荷电状态SOC调整至预设SOC,并将其在第一温度的环境中静置第一时间长度,再将其以所述第一倍率的电流放电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后,计算其第二内阻;如果第二内阻与所述预设标准内阻的偏差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偏差值,那么所述待测动力电池为目标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事业正在高速发展,大量电动汽车涌向市场。而动力电池作为其主要动力源,其性能至关重要。随着动力电池的性能衰退,当其不能满足电动汽车性能要求时,将会被淘汰替换。鉴于此,梯次利用的概念营运而生,其前提条件依然是动力电池的筛选,而内阻测试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内阻是动力电池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直流内阻和交流内阻。其中,直流内阻由于测试方式相对简单容易实现,多用于工程应用中。
然而,面对大量车用淘汰动力电池,如何快速捕捉其直流内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的筛选方法,在具体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和特定温度环境下优先测试动力电池的直流内阻,从而快速完成直流内阻的刷选、简化了全面测试电池容量的繁冗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的筛选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并判断所述开路电压是否在预设电压范围内;如果所述开路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那么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在第一温度的环境中静置第一时间长度;将静置后的待测动力电池以第一倍率的电流放电第二时间长度后,计算待测动力电池的第一内阻;如果所述第一内阻与预设标准内阻的偏差小于等于第一偏差值,那么获取所述待测动力电池的容量;如果所述待测动力电池的容量与预设标准电池容量的偏差小于等于第二偏差值,那么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SOC调整至预设SOC,并将其在在所述第一温度的环境中静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将所述静置后的待测动力电池以所述第一倍率的电流放电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后,计算待测动力电池第二内阻;如果所述第二内阻与所述预设标准内阻的偏差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偏差值,那么所述待测动力电池为目标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筛选方法,其在具体荷电状态和特定温度环境下优先测试动力电池的直流内阻,从而快速完成直流内阻的刷选、简化了全面测试电池容量的繁冗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获取待测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并判断所述开路电压是否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之后还包含:如果所述开路电压不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通过充放电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调整至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所述待测动力电池为三元材料或锰酸锂材料的电池,那么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为3.8V-4.0V;如果所述待测动力电池为磷酸铁锂材料的电池,那么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为3.2V-3.3V。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温度为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4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为10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偏差值为所述预设标准内阻的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偏差值为所述预设标准电池容量的的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0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