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片状工件且灵活性高的夹持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1045.2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9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阳市东航塑编彩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5/08 | 分类号: | B25B5/08;B25B5/14;B25B5/16;B25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4412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片状 工件 灵活性 夹持 组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片状工件且灵活性高的夹持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片状工件的加工以及检测等工步中,往往需要将工件可靠地夹持。而目前的一些夹持组件往往结构复杂,而且难以实现加大的张开距离以满足不同厚度尺寸工件的夹持以及装卸的简易性要求。而在一些通过链式或皮带传动进行大尺寸张开距离的传动实现时,往往难以施加大的夹紧力,其对于操作的响应性方面也具有延迟性或者具有动力传递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片状工件且灵活性高的夹持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用于片状工件且灵活性高的夹持组件,包括基架、可转动地对称安装在所述基架两侧的两个驱动轮部件以及分别由两个驱动轮部件驱动并对称设置的两个夹紧板,其中,每个所述驱动轮部件均包括主轴、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端的上驱动轮、安装在所述主轴下端的下驱动轮、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上驱动轮与下驱动轮之间的推拉立杆,每个所述驱动轮部件的所述推拉立杆与相应的推拉滑块的突出臂的末端铰接,所述推拉滑块的主体块与两个所述夹紧板中的相应夹紧板中的滑槽滑动配合,每个所述夹紧板的前后两侧处均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基架中的左右延伸滑槽中滑动的导向凸出,每个所述左右延伸滑槽中均设置有两个锥形弹性伸缩锁定凸舌,用以分别将对应的夹紧板的导向凸出锁紧在夹持位置,每个所述夹紧板的内侧面均设置有弹性夹紧片,用以分别与被夹持的片状工件的对应侧面接合以实现夹持;其中,两个所述驱动轮部件中左侧的驱动轮部件的所述下驱动轮与驱动连杆的左端铰接,右侧的驱动轮部件的所述下驱动轮与所述驱动连杆的右端铰接,且左侧的所述驱动轮部件上设置有伸出于所述基架上侧的摇柄,所述导向凸出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左右延伸滑槽滚动配合连接,所述滚轮用以减少摩擦,且提高所述夹紧板左右移动的灵活性。
根据另一方面,上述夹持组件的使用方法,初始状态为所述夹紧板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片状工件置于两个所述弹性夹紧片之间的夹紧口内时,通过手动摇动所述摇柄而驱动左侧的所述驱动轮部件转动,由此,通过所述驱动连杆,右侧的所述驱动轮部件被驱动而与左侧的所述驱动轮部件方向相反地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夹紧板通过相应的推拉滑块驱动而彼此相向地运动以对所述片状工件进行夹紧;当需要松开时,操作所述摇柄反向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夹紧板彼此相离地运动,以松开所述片状工件。
通过本发明,由于设置了通过与驱动轮的轴心线交叉取向的驱动连杆将两个驱动轮部件动力联接,从而能够传递满足夹紧力大小的推压力,并且能够使得两个驱动轮部件相互隔开一定距离而满足对于工件装卸的需要,也即满足了对于工件装卸具有空间要求的夹紧板的方向相反的驱动需要。通过将连杆设置在位于下驱动轮的下侧(外侧)处,能够避免与驱动轮的主轴干涉并且满足大距离驱动要求,通过设置连接于上下驱动轮之间的推拉立轴,能够传递大的夹紧力并且能够使得传递的动力均匀施加在滑块上。而通过设置特定的连杆铰接角位,能够便于将夹紧推力在将手动轮转动一定角度后使得两个夹块滑动的距离相同,从而使得夹紧定中性较好。整个装置结构稳固,使用可靠而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夹紧装置的仰视性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从上下两个驱动轮之间截取截面,其中,夹紧板处于张开状态。
图2是图1中示出的装置的俯视性结构示意图,其从整个装置的下侧仰视,其中,夹紧板处于夹紧状态。
图3是对应于图1中视图的装置在夹紧板处于夹紧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是对应于图2中视图的装置在夹紧板处于松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是左侧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阳市东航塑编彩印有限公司,未经枣阳市东航塑编彩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1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