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自适应控制补给系统以及补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3512.5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7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樊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阜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高架索 海上 自适应 控制 补给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自适应控制补给系统以及补给方法,系统包括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补给分系统和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自适应控制分系统;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自适应控制分系统用于驱动控制外索引绞车(3)、内索引绞车(4)、高架索绞车(5)和波浪补偿装置(6)动作,进而实现吊车装置(7)在补给船和接受船之间运动。优点为:(1)高架索采用恒张力自适应控制,补给过程不需人工参与,减小货物在索道上振动,提高补给效率。(2)应用波浪补偿技术对高架索进行波浪补偿、保持高架索张力恒定的双闭环控制,补偿两船的相对运动;保证货物在船舶摇摆条件下安全、平稳地起吊和着陆,防止货物与作业船甲板间相互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上补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自适应控制补给系统以及补给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由于港口、航道、海况等多方面因素限制,船舶往往不能进港靠岸补给,因此,需要对舰船、海洋平台进行海上补给,从而延长舰船续航力。
海上补给是指:利用补给船上的补给装置对接受船进行海上物资补给,及时补充接受船所需的食品、燃油、淡水、备件、材料等物料储备,延长接受船在海上的停留时间和活动范围,满足长时间大范围的海上活动。
我国海上补给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海上补给技术的研究起步晚,但借鉴国外的补给技术,发展迅速。最初的补给范围仅限于液货,如燃油和淡水等液态物质。经过近10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90年代的海上补给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实现了横向、纵向以及垂向的全面立体式补给模式,补给范围扩展到食品、弹药、物资等干货补给,补给距离也向远程发展。
然而,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进行海上补给作业过程中,需要使补给船与接受船保持安全的补给距离,然而,受到海洋环境及补给装置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两船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补给作业失败。另外,现有海上补给技术的自动化水平不高,补给过程需要人工参与才能完成,补给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自适应控制补给系统以及补给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自适应控制补给系统,包括: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补给分系统和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自适应控制分系统;
所述恒张力高架索海上补给分系统包括第1支撑柱(1)、第2支撑柱(2)、外索引绞车(3)、内索引绞车(4)、高架索绞车(5)、波浪补偿装置(6)、导向滑轮组以及吊车装置(7);
其中,所述外索引绞车(3)、所述内索引绞车(4)、所述高架索绞车(5)、所述波浪补偿装置(6)和所述第1支撑柱(1)均布置于补给船,所述第2支撑柱(2)布置于接受船;所述吊车装置(7)布置于所述第1支撑柱(1)和所述第2支撑柱(2)之间;
所述导向滑轮组包括第1导向滑轮(8-1)、第2导向滑轮(8-2)、第3导向滑轮(8-3)和第4导向滑轮(8-4);所述第1导向滑轮(8-1)、所述第2导向滑轮(8-2)和所述第3导向滑轮(8-3)按由上而下方向,依次固定于所述第1支撑柱(1)的上部;所述第4导向滑轮(8-4)固定于所述第2支撑柱(2);
所述外索引绞车(3)的外牵索(9)依次绕过所述第1导向滑轮(8-1)和所述第4导向滑轮(8-4)后,固定到所述吊车装置(7)的第1固定端(7-1);所述内索引绞车(4)的内牵索(10)绕过所述第3导向滑轮(8-3)后,固定到所述吊车装置(7)的第2固定端(7-2);所述高架索绞车(5)的高架索(11)依次绕过所述波浪补偿装置(6)、所述第2导向滑轮(8-2)、所述吊车装置(7)的第3固定端(7-3)后,固定到所述第4导向滑轮(8-4)的支撑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阜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阜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3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网用关口流量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