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行平板缝隙间流体泄漏定量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3736.6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梅生;刘鑫;王德镇;顾叶钱;王兆武;田联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平板 缝隙 流体 泄漏 定量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力学中的缝隙流动理论范畴,特别是一种平行平板缝隙间 流体泄漏定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流体的特殊性,对于流体在缝隙中的流动的研究,目前更多的是理论 研究,尤其是在层流流动方面已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于研究流体运动过程、流固耦合等方面起到极大 的辅助作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流体的必备软件,广泛应用在汽车、航空航天、 化工等领域。
但是无论是理论计算还是模拟仿真,由于边界条件以及网格划分的不确定 性,都无法完全真实的反映流体的流动情况。所以拥有一组确定的实验数据才 是最重要、最具有说服力的。
目前已有的平行平板缝隙流动的实验装置是比较单一的,只能在固定的缝 隙高度下进行单一介质、单一粘度液体的实验。如果要做不同缝隙高度的实验, 则要生产很多套不同缝隙大小的实验装置,每次做完一套实验装置,需要换下 一套实验装置,这样不仅增加了实验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实验效率。现有实 验装置既不能实现在一套装置上调节缝隙高度的功能,也不能实现在一套装置 上置换介质或通过调节温度改变液体粘度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缝隙高度可调的、介质可置换的、粘 度可通过加温改变的,用于研究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平行平板缝隙间液体泄漏的 实验装置。适用于不同压力、不同介质、不同粘度液体在流经不同高度的平行 平板缝隙时的泄漏量的测定,本装置可为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流体力学、液压传 动、容积式泵等研究中涉及平行平板缝隙泄漏的问题提供实验数据,也为理论 计算和流体动力学仿真提供实验佐证。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结构包括
定量测定装置,所述的定量测定装置包括底板、顶板、动板和高度调节机 构,所述的顶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的底板与顶板之间开设有用 于调节动板高度的凹槽,所述的动板位于凹槽内,所述的动板通过高度调节机 构与顶板相连,所述的动板与凹槽底面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的底板的两侧分别 开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分别与缝隙相连通,所述的底 板与侧板壁开设有密封槽,
双作用柱塞泵,所述的双作用柱塞泵通过进液管道与底板的进液孔相连, 所述的双作用柱塞泵通过抽液管与储液箱相连,所述的抽液管上安装有液体过 滤器,
量杯,所述的量杯通过出液管道与底板的出液孔相连,
油缸,所述的双作用柱塞泵通过油缸进行驱动,所述的油缸与油缸驱动系 统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顶板上开设有四个高度测量孔,所述的高度测量孔位于动 板的正上方。
又进一步: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双头螺柱、锁紧螺母和调节螺母,所 述的双头螺柱设置有四个,所述的顶板上开设有与四个双头螺柱相匹配的四个 通孔,所述的四个通孔位于动板的正上方,所述的四个双头螺柱的下端分别穿 过相对应的四个通孔连接在动板的顶部,所述的四个双头螺柱的上端都连接有 锁紧螺母和调节螺母,所述的锁紧螺母与顶板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的调节螺母 与顶板的顶面相接触。
又进一步:所述的双头螺柱的上端为梯形螺纹,所述的双头螺柱的下端为 三角形螺纹。
又进一步:所述的双作用柱塞泵包括壳体、柱塞、小球和大球,所述的柱 塞的上端与油缸相连,所述的柱塞的下端伸入至壳体内,所述的位于壳体内的 柱塞的一段其外侧壁与壳体之间形成流通液体的上腔,所述的柱塞的下端与壳 体之间形成流通液体的下腔,所述的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吸液口,所述的吸液口 与下腔相连通,所述的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所述的出液口与上腔相连通, 所述的柱塞的下端内还开设有输送通道和输送室,所述的下腔依次通过输送通 道和输送室与上腔相连通,所述的小球活动连接在输送室内,所述的大球活动 连接在下腔内,所述的吸液口通过抽液管与储液箱相连通,所述的出液口18通 过进液管道与底板的进液孔相连通。
又进一步:所述的小球的直径大于输送通道的直径,柱塞在上升的过程中 输送通道通过小球进行堵塞,所述的大球的直径大于吸液口的直径,柱塞在下 降的过程中吸液口通过大球进行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3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