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轴、Y轴双向膨胀式椎骨间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4076.3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苏州唯亚智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9 | 代理人: | 高玉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膨胀 椎骨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骨间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X轴、Y轴双向膨胀式椎骨间刚性与弹性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脊柱疾患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常是采用“传统”融合器配合钉棒内固定的方式,在脊柱稳定性受到影响或需要矫形时应用,让原先失稳的脊柱活动节段融合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治疗目的。脊柱融合主要在两椎骨的椎体间进行,也可在两椎骨的关节突关节间实现。
“传统”融合器由于不能形变,尽管术中可以依据椎间隙的大小选择相应规格,但这类融合器有时与触面的适应情况并不理想,且当使用较大规格的“传统”融合器时,需向外侧切除较多的关节突骨质及向内侧较大程度牵拉神经,以便“传统”融合器进入椎间隙,操作较困难,发生神经损伤的风险也增大。近年来,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可形变的膨胀融合器由于具有创伤小、安装方便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代表性的如B-twin膨胀式椎间支撑器、台湾全合椎体支柱块等。但是,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以下不足,如:①B-twin存在膨胀后仅能对触面提供几处“点支撑”,接触面积小,易应力集中骨质吸收“下陷”,造成术后远期椎间高度丢失,可能导致椎间孔狭窄卡压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而影响疗效;②B-twin撑开处强度较差,可能发生断裂等;③椎体支柱块为前端一端膨胀的融合器,前端产生膨胀撑开而后端不能形变,椎体的前后方受力难以均匀一致,融合器在椎间隙内的位置不理想时膨胀撑开后易发生移位,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差。
近年来脊柱弹性固定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它并不意味着脊柱融合技术的终结。脊柱弹性固定技术根据其设计原理和技术,可以分为以下4类:①棘突间分离装置,包括DIAM装置、X—stop系统、Wallis系统、Minns硅酮分离装置和Coflex装置;②棘突间纽带装置,包括弹性纽带和Loop系统;③经椎弓根纽带装置,包括FASS系统、Dynesys系统、Graf纽带;④经椎弓根半硬式金属装置,如IsobarTTL系统、Twinflex系统、DSS系统等;⑤椎体间弹性支撑装置,如Z-Brace颈椎动态融合器等。它们能很好的维持脊柱运动功能,使应力均衡分布,避免了现有椎骨间融合术带来的相应运动节段的运动功能丧失,应力异常集中于邻近的椎间盘及关节突进而加速邻近椎间盘和关节突的退变的问题。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现有非融合产品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棘突弹性固定装置适应证较窄、棘突骨折引起内固定失败等;经椎弓根纽带装置需要以关节突关节及椎体后角作支撑而引起这两者负荷过度,导致关节退变及神经根受压等;经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装置需卸载椎间盘负荷引起远期螺钉松动、创伤较大等。
现有专利201310625580.9,其提供了一种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具体来说,该技术方案包括有置入器械,所述的置入器械上活动连接有融合器,其特点是:所述的融合器包括有形变外壳,所述的形变外壳内连接有内旋转杆,所述的置入器械包括有外控制管,所述的外控制管内设置有内连接管,所述内连接管的一端与形变外壳的尾部相连,所述的内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平台,所述内旋转杆上连接有驱动手柄。同时,其采用的形变外壳包括有前撑开部,所述前撑开部通过中部连接端连接有后形变部,所述前撑开部设有上端面与下端面,所述中部连接端设置有滑槽。并且,形变外壳的尾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外控制管的前端设置有主凸台,所述形变外壳与外控制管相接触时,所述凹槽与主凸台相连。再者,所述形变外壳的前撑开部顶端设置有副凸台,所述内旋转杆侧面设置与副凸台接触的平面,所述内旋转杆前端设置有小凹槽。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该椎间融合器形变外壳前撑开部、中部连接端和后形变部在内旋转杆转动后发生不同程度膨胀,实现与椎体的下终板和上终板的弧形面形成良好接触并限位。这样,既能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及良好的支撑减少下陷,又能防止融合器出现不必要的移位,增加该融合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再者,本发明构造简单,可以广泛适用于多种脊柱融合手术。
还有一现有技术,201210340337.8,其提供了一种格式化触面适应式全支撑椎间融合器。
具体来说,其包括有植入部组件,植入部组件后面连接有器械部组件,特点是:植入部组件包括前挡板,前挡板后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连接有形变柱,形变柱尾段设置有后挡圈;器械部组件包括有外固定管,外固定管内部设置有内固定杆,所述外固定管外围设置有传导管,内固定杆尾端连接有驱动组件。同时,支撑杆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支撑杆上分布有前容纳槽与后容纳槽,所述支撑杆尾端设置有衔接槽,衔接槽内开设有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40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式电动阀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磁通断可调降压稳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