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无氟无铵四合一砂面前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6036.2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熊映明;熊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16 | 分类号: | C25D11/16;C23G1/36;C23G1/12;C23G1/22;C23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28131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无氟无铵四 合一 面前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材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铝合金无氟无铵四合一砂面前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铝合金砂面前处理工艺主要分为碱蚀、酸蚀和机械喷砂三大类。
传统的铝型材碱蚀工艺已沿用了100多年。碱蚀具有铝耗高、碱耗高、碱渣多、工艺难控制、缺陷多、生产成本高、含COD、环境污染大等弊端,早已被业界所公认。标准的碱蚀槽位布置图2所示,1#除油槽、4#碱蚀槽、7#中和槽、11#氧化槽和14#封孔槽为工作槽,每个工作槽配两个水洗槽,加流动水洗待料槽,氧化前处理需要10个槽位,其中4#碱蚀槽为表面处理主要工作槽。铝材经过16个槽位处理后,可包装出厂,完成阳极氧化处理。
碱蚀的目的是去自然氧化膜,进一步除油,增加铝材亮度,或起砂、去纹,做亚光材。碱蚀时铝和碱蚀液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去自然氧化膜)(1)
Al+2NaOH+2H2O=2NaAlO2+3H2↑(整平、起砂)(2)
NaAlO2+2H2O=Al(OH)3↓+NaOH(回收碱渣、再生碱液)(3)
2Al(OH)3=Al2O3·3H2O(槽壁结垢、堵塞管道)(4)
(2)+(3)式,铝材在碱槽反应的本质为
2Al+6H2O=2Al(OH)3↓+3H2↑(5)
即铝跟水反应,回收碱渣的同时,可再生全部氢氧化钠。按反应式(2)-(5),目前采用了两种碱蚀方案,一是不加络合剂的碱回收方案,二是加络合剂的起砂去纹方案。
日本采用的碱蚀工艺,一般碱蚀槽不加添加剂,利用拜耳法,实行碱回收。4#槽配备抽渣系统,当游离碱控制在60g/L、铝离子浓度达到30g/L时,偏铝酸钠分解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沉渣由抽渣系统处理,清渣后的清液抽回4#槽,实现碱回收。
意大利采用的碱蚀工艺,在碱蚀槽加添加剂,如山梨醇、葡钠等,利用多羟基化合物中的仲醇基CHOH络合铝离子,反应式为:
C6H14O6+3NaAlO2=Al3C6H11O9+3NaOH(山梨醇络合铝离子)(6)
3NaC6H11O7+NaAlO2+2H2O=Al(C6H11O7)3+4NaOH(葡钠络合铝离子)(7)
当铝的溶解和铝离子的带出平衡时,铝离子浓度可达80-120g/L,槽液稳定,不清槽。
日本的工艺,由于采用了碱回收,碱耗低,好清洗,中和槽被前槽碱水消耗相对较少。但要抽渣、铝耗高、不去纹、不能做砂面材,铝材狭窄处易结碱垢。意大利的工艺,不用抽渣;由于铝离子较高,按粘性理论,铝材表面的反应速度大于机械纹沟底的反应速度,可去纹、能做砂面材。但含COD、粘度太高、带出的槽液多、碱耗高、不好水洗、水耗高、中和槽消耗较大。除西飞铝业等少数厂家外,我国大部分铝加工厂采用意大利工艺,但在1#槽和7#槽略有改进。1#除油槽一般添加有5-10g/L左右的氟化氢铵,7#中和槽添加有30-50g/L左右的硝酸,目的是除油和除灰更彻底。
经近百年应用,碱蚀工艺的弊端早已暴露无遗。因此,酸蚀工艺在碱蚀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使用了近20年时间。标准的酸蚀槽位布置图3所示,显然,酸蚀是在原碱蚀工艺的除油槽和碱蚀槽之间插入酸蚀槽而成。4#酸蚀槽添加有50-80g/L的氟化氢铵,利用氟离子起砂、去机械纹,反应机理为:
3F-+Al3+=AlF3(溶铝、起砂、去纹)(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6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获得锆合金超硬表面改性层的方法
- 下一篇:大型预焙槽稳流节能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