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倒式船舶灯桅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6255.0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徐芝良;丁超;樊红元;王德安;王国强;孙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3B45/00 | 分类号: | B63B45/00;B63B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付博宇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倒式 船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倒式船舶灯桅,在船舶通过桥梁或其他限高区域时,能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避碰规则1991》第三十九条的要求。
背景技术
航行于内河的船舶桅杆高度受到桥梁拱洞的净高限制,特别是在洪水期,因此通常将桅杆设计成可倒式桅杆。上述桅杆竖立时,其上安装的各种信号灯、汽笛或雷达等可正常工作,以满足船舶航行的使用要求。当船舶通过桥梁或其他限高区域时,将可倒式桅杆放倒,此时,桅杆上的桅灯熄灭,通过限制区域后恢复原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避碰规则1991》第三十九条的要求:船舶在通过桥梁或其他限高区域时,架空设施需要眠桅灯,不能按规定显示桅灯时,应当在两舷灯光源连线中点上方不受遮挡处显示白光环照灯一盏,代替桅灯,通过后立刻恢复原状。
为满足上述要求,现有技术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需要眠桅灯的船舶通常在两舷灯光源连线中点上方设置一个独立的满足高度要求(满足眠桅灯不受遮挡)的灯桅,并配置一盏满足要求的眠桅灯5。这种设计的结构刚度和安装强度均应满足相应要求,与甲板连接处有底座加强措施(如图中的加强肘板10),且配备了能够使船员安全到达眠桅灯处进行检修的安全措施(如保护圈9)。但该设计需要独立的眠桅灯灯桅,对于船厂而言,增加了钢料成本(灯桅桅体、底座加强、安全设施等)和施工成本(安装工艺、焊接工艺、油漆工艺等),增加了建造难度和建造时间;对于船东,则损失了甲板面积,而且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倒式船舶灯桅,通过对常规船舶眠桅灯进行优化布置,不再需要独立设置的眠桅灯灯桅。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倒式船舶灯桅,包括固定在甲板上的桅体底座和位于桅体底座一侧的两个舷灯,所述桅体底座上铰接有桅体本体,所述桅体本体上固设保护圈,所述桅体本体底部与甲板之间连接有能够使桅体本体转动的可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桅体底座与两个舷灯形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桅体本体的转动平面为该等腰三角形的中垂面,
所述保护圈上端背离舷灯的一侧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眠桅灯,所述眠桅灯与甲板间的距离等于桅体底座与两个舷灯中点间的距离,当桅体本体转动到甲板上时,所述眠桅灯呈竖向布置状态,其位置高于舷灯的顶部。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甲板上两个舷灯的中间位置固设支撑座。
再进一步,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与舷灯顶部相平齐。
所述可倒装置采用液压油缸控制或气缸控制或电动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可倒式船舶灯桅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即竖立状态和放倒状态。当船舶正常航行时,桅体置于竖立状态,桅灯根据航行需要亮起,眠桅灯熄灭。当船舶需要通过桥梁或其他限高区域时,桅体本体置于放倒状态,被支撑座托住,眠桅灯处于两个舷灯的中点位置。此时桅灯熄灭,眠桅灯亮起(用以代替桅灯),通过限制区域后恢复竖立状态。桅体本体从竖立状态到放倒状态或从放倒状态到竖立状态的转换,通过可倒装置实现。眠桅灯的控制,可根据桅体竖立状态和放倒状态设计为自动控制,也可人工控制。由于眠桅灯设置在保护圈上端背离舷灯的一侧,当放倒时,眠桅灯位于桅体本体的上方,不会被舷灯所遮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将眠桅灯布置于可倒桅上,可省却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的眠桅灯灯桅,方便船厂制作,重量轻,安装简单,方便使用,且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眠桅灯灯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放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并非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一种可倒式船舶灯桅,包括固定在甲板9上的桅体底座1和位于桅体底座一侧的两个舷灯8,所述桅体底座上铰接有桅体本体3),所述桅体本体上固设保护圈4,所述桅体本体底部与甲板之间连接有能够使桅体本体转动的可倒装置2,所述桅体底座与两个舷灯形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桅体本体的转动平面为该等腰三角形的中垂面,
所述保护圈上端背离舷灯的一侧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眠桅灯5,所述眠桅灯与甲板间的距离等于桅体底座与两个舷灯中点间的距离,当桅体本体转动到甲板上时,所述眠桅灯呈竖向布置状态,其位置高于舷灯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6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