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间包覆盖剂投料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7851.0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8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丁烨;吴瑞珉;梁兆东;刘俊江;魏振红;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8 | 分类号: | B22D1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覆盖 投料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过程中,尤其涉及一种中间包覆盖剂投料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连铸过程中,需要对中间包添加覆盖剂,对中间包内金属液面进行保护。与连铸结晶器添加保护渣不同,中间包覆盖剂投入量大。常规的覆盖剂添加方式为人工袋装投料,操作工采用抛掷的方式将整包覆盖剂投入中间包盖的孔中,此方法中要求操作工具有丰富的投料经验,工作强度大,操作工与中间包间距离近,操作不慎时易发生钢液飞溅等安全事故,覆盖剂加入时的粉尘也容易对操作工的健康造成伤害。
韩国专利KR101041530B1提出了一种中间包覆盖剂加料装置。此发明中先将覆盖剂放入装载部分,装载部分中分为一个隔间,可以储存不同类型的覆盖剂。覆盖剂从装载部分底部的门通过旋转单元进入螺旋运送单元,在螺旋运送单元的另一端由于重力作用将覆盖剂送入导料单元,覆盖剂通过导料单元的前端进入中间包上部的孔中。螺旋运送单元的入口下方具有第一回转单元,可以实现螺旋运送单元在R1方向转动,螺旋运送单元的出口端下方具有第二回转单元,可以实现导料单元在R2方向的转动。第二回转单元600的下方为可调倾斜单元,可以实现导料单元在R3方向的转动。导料单元采用可伸缩的波纹结构,长度可以根据倾斜度需要调节。此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多节波纹结构复杂,维护困难,靠近中间包高温区域造成波纹结构变形和覆盖剂颗粒的卡入都易导致波纹结构无法伸缩,同时前端波纹结构为半开放形式,在输送覆盖剂过程中易发生漏渣扬尘。螺旋输送方式会打碎覆盖剂颗粒,从而在管道内发生覆盖剂粘结的状况。
中国专利CN204122713U提供了一种铜及铜合金铸造覆盖剂加料装置,其中所述的覆盖剂实际是结晶器保护渣,此专利采用水平设置的装有螺旋轴的输料管输送保护渣,此装置螺旋输送方式易发生卡料现象。
现有技术的投料方案主要集中在结晶器区域的保护渣添加方面。与覆盖剂投料不同,保护渣的添加量小。现有的保护渣自动添加装置为解决保护渣存储和远距离输送多采用料仓管路或螺旋输送形式,中国专利CN101497114A和CN101982258A采用料仓软管输送方式,此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大面积使用软管输送,软管管路发生弯曲时易发生积料现象。中国专利CN2040411U、CN101549391A和CN101497114A采用了螺旋输送方式,此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螺旋装置易打碎保护渣,从而发生粘结卡料的现象。此外,现有的保护渣自动添加装置的驱动机构集中在结晶器区域,如中国专利CN101559479A,采用二维运动机构实现保护渣较大面积铺撒;中国专利CN101982258A加渣嘴安装在直线驱动单元上进行往复运动实现保护渣在钢水表面的均匀分布;中国专利CN102228966A采用移动小车底部的齿轮齿条驱动方式实现大面积加渣。结晶器区域钢水截面范围大,而中间包覆盖剂投料孔是离散的,且中间包区域有塞棒、长水口操作器、中间包盖台阶等周边结构限制,因此现有的保护渣自动添加装置无法满足覆盖剂投料的要求。并且,安装在钢水侧的驱动装置长期受到高温烘烤,易发生变形老化,维护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管路输送的中间包覆盖剂投料装置及方法,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1)中间包覆盖剂投料单孔离散添加量大(2)中间包区域周边结构复杂,场地限制大(3)大量覆盖剂的远距离输送(4)装置在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问题(5)现有软管远距离输送易卡料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7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