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洞岸塔式进水口联合布置塔基基础处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9075.8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0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游湘;周钟;张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17/04;E02D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洞岸 塔式 进水 联合 布置 基础 处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电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洞岸塔式进水口联合布置塔基基础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事业的迅猛发展,众多大型、特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多位于我国中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其进水塔往往布置受限,尤其是多用途隧洞进水塔联合布置时更需要精心设计,如泄洪洞、引水洞等。
深切河谷地区伴随着边坡高陡,河谷狭窄等问题,其边坡问题尤为突出,边坡的稳定性也呈多样性变化,同样,塔基基础也存在风化、卸荷、挤压带结构面等地质问题,通常采用的基础处理方案是“塔基边坡喷锚支护+塔基竖向造孔固结灌浆”,但若将此方案应用在存在高差的多用途隧洞,如泄洪洞、引水洞等,岸塔式进水口联合布置时的塔基处理,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会延长施工工期、增加工程投资,此时需要探索一种新的经济合理的基础处理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简单、工期短、工程投资少且塔基稳定的多洞岸塔式进水口联合布置塔基基础处理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多洞岸塔式进水口联合布置塔基基础处理结构,包括紧邻低高程进水口外侧连续布置的高高程进水口,所述高高程进水口的塔基包括位于高高程进水口塔基边坡的局部开挖空间、混凝土回填体和位于塔基上层的浅层竖向造孔固结灌浆部,所述混凝土回填体浇注在所述局部开挖空间内,还包括位于塔基下层的深层水平造孔固结灌浆部,所述局部开挖空间从高高程进水口的塔基顶面延伸至低高程进水口的塔基顶面,所述深层水平造孔固结灌浆部采用大于造孔孔径的预埋引管引出至侧坡的混凝土回填体前缘。
进一步的是,高高程进水口和低高程进水口的塔体间设结构缝,所述结构缝从塔顶延伸至塔基边坡不利结构面出露高程之上处。
进一步的是,所述结构缝间设弹性垫层。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塔基边坡喷锚支护,所述塔基边坡喷锚支护包括多根锚杆,所述锚杆的一部分深入高高程进水口塔基边坡,另一部分深入混凝土回填体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锚杆深入混凝土回填体内的长度为锚杆直径的30~40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高高程进水口紧临低高程进水口外侧联续布置,充分利用了高差开挖空间布置塔基,较单独设置进水口节约开挖方量;深层范围采用水平造孔固结灌浆,避免了塔基深层竖向造孔固结灌浆的不易,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且采用预埋引管引出至侧坡混凝土回填体前缘引管灌浆,两塔体的混凝土浇筑也可同时进行,不会影响两塔体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进度,可大大缩短其施工工期;两塔间在塔基边坡不利结构面出露高程以下不分缝,可充分利用低高程塔体混凝土的自身抵抗力增加塔基边坡的侧向稳定安全度;在不利结构面出露高程以上设置结构缝,缝间设弹性垫层,可适应两塔的沉降变形或温度变形等。高高程进水口塔基采用边坡锚杆深入混凝土回填体内、固结灌浆等措施保证了岩基与混凝土回填体内的牢固粘接,提高基础的完整性。“局部回填混凝土+塔基边坡喷锚支护+浅层竖向造孔固结灌浆+深层水平造孔固结灌浆+合理的塔间分缝设置”的联合处理方案不仅充分保证塔基的稳定安全,而且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立面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高高程进水口1、塔基100、高高程进水口塔基边坡110、塔基边坡不利结构面111、局部开挖空间101、混凝土回填体102、浅层竖向造孔固结灌浆部103、深层水平造孔固结灌浆部104、预埋引管105、塔基边坡喷锚支护106、锚杆1061、低高程进水口2、结构缝3、缝底高程线31、开挖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90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