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减震器的连接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9648.7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7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顾末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中亚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减震器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减震器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器将减震器和弹簧集成在一起,用于承担发动机、车身、地盘、货物和乘客的重量,同时缓冲和并衰减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车速、路面激励造成的冲击振动。
主托架、副托架是减震器中中药的零配件之一,两者相互配合,中间形成中空状的孔供储液缸筒穿过。现有技术中,主托架和副托架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螺栓连接会出现螺栓和螺母的外露,不利于与其他减震器部件配合工作;另外,主托架的内表面与储液缸筒的外表面紧密贴合,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两者会发生摩擦,对储液缸筒的表面造成损伤,尤其是主托架两端的弧形外缘,在于储液缸筒发生轻微位移时,对其造成的损害尤其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减震器的连接件,能够提高减震器整体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减震器的连接件,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上设有一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副连接板,所述副连接板延伸出主体板的开口部,所述副主体板的末端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主体板上设有多个支撑减重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减重孔的数量为5个,所述支撑减重孔之间呈间隔分布,所述支撑减重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上设置有中板,所述中板与副连接板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开口部与副连接板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副连接板之间呈平型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中板和副连接板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减震器的连接件,能够提高减震器整体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用于减震器的连接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主体板,2、开口部,3、副连接板,4、连接通孔,5、支撑减重孔,6、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减震器的连接件,包括:主体板1,所述主体板1上设有一开口部2,所述开口部2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副连接板3,所述副连接板3延伸出主体板的开口部2,所述副主体板1的末端设置有连接通孔4,所述主体板1上设有多个支撑减重孔5。
另外,所述支撑减重孔5的数量为5个,所述支撑减重孔5之间呈间隔分布,所述支撑减重孔5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另外,所述主体板1上设置有中板6,所述中板6与副连接板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开口部2与副连接板3相连接。
另外,所述副连接板3之间呈平型设置。
另外,所述主体板1、中板6和副连接3板为一体成型。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减震器的连接件,能够提高减震器整体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中亚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中亚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96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尼器偏置的滑轨缓冲机构
- 下一篇:钢架构缓冲分离支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