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1921.X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淑娟;王峥涛;杨莉;史杰;周吉燕;胡之璧;张金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41/00 | 分类号: | C12P41/00;C12P33/00;C12N15/70;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012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磺熊去氧 胆酸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工程菌直接发酵转化法,包括7α-HSDH和7β-HSDH基因密码子优化、工程菌的构建、工程菌培养、底物的转化及产物制备;所述工程菌为同时表达7α-HSDH和7β-HSDH基因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star(DE3);所述底物为牛磺鹅去氧胆酸。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α-HSDH和7β-HSDH分别为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和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两个7α-HSDH分别来源于:撒丁岛梭菌(Clostridium sardiniense strain DSM599,GenBank登录号:JN191345.1)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strain TW14359,GenBank登录号:CU928163.2),
两个7β-HSDH基因分别来源于:撒丁岛梭菌(Clostridium sardiniense strain DSM599,GenBank登录号:JN191345.1)和活泼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 strain N53,GenBank登录号:KF052988.1),
分别采用http://www.jcat.de/在线软件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根据密码子偏好性,对全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进行全基因合成,分别记为α1、α2、β1、β2。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双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①两个7α-HSDH和两个7β-HSDH分别进行密码子优化,并进行全基因合成,分别记为α1、α2、β1、β2;
②合成的四个基因各自双酶切并分别连接入pETM6载体,得pETM6-α1、pETM6-α2、pETM6-β1、pETM6-β2;
③将pETM6-α1、pETM6-α2、pETM6-β1、pETM6-β2分别进行酶切连接,得到pETM6-α1β1、pETM6-α1β2、pETM6-α2β1、pETM6-α2β2。
b)多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在pETM6-α1β1、pETM6-α1β2、pETM6-α2β1、pETM6-α2β2重组载体的基础上,分别酶切重组载体和pETM6-β1、pETM6-β2,再次连接β基因,得到pETM6-α1β1β1、pETM6-α1β1β2、pETM6-α1β2β2、pETM6-α2β1β1、pETM6-α2β1β2、pETM6-α2β2β2;
c)工程菌的构建
①将pETM6-α1β1、pETM6-α1β2、pETM6-α2β1、pETM6-α2β2分别转入大肠杆菌BL21star感受态细胞,得到四个带有双基因表达载体的工程菌
E.coli BL21star-pETM6-α1β1、
E.coli BL21star-pETM6-α1β2、
E.coli BL21star-pETM6-α2β1、
E.coli BL21star-pETM6-α2β2;
pETM6空载体转入大肠杆菌,得到E.coli BL21star-pETM6,作为载体对照工程菌;
②将pETM6-α1β1β1、pETM6-α1β1β2、pETM6-α1β2β2、pETM6-α2β1β1、pETM6-α2β1β2、pETM6-α2β2β2分别转入大肠杆菌BL21star感受态细胞,得到六个带有多基因表达载体的工程菌
E.coli BL21star-pETM6-α1β1β1、
E.coli BL21star-pETM6-α1β1β2、
E.coli BL21star-pETM6-α1β1β2、
E.coli BL21star-pETM6-α2β1β1、
E.coli BL21star-pETM6-α2β1β2、
E.coli BL21star-pETM6-α2β2β2;
d)工程菌的培养
①将工程菌接种到LB固体平板培养基中活化,于20~40℃活化培养1~7天;
②从LB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加有附加50~100mg/L氨苄青霉素(Amp+)LB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75~225rpm/min、20~40℃下震荡培养12~24小时;
③将上述培养物按1:50比例接种到液体M9培养基,在75~225rpm/min、20~40℃下震荡培养3~5小时,加入0.1~1mM的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继续培养3~5小时;
e)底物发酵转化
①将上述培养物离心,收集菌体,以5~20倍浓缩至新的附加50~100mg/L的Amp+、0.1~1mM的IPTG的M9培养基;
②添加底物,于75~225rpm/min、20~40℃下震荡培养1~3天,进行底物的发酵转化;
f)牛磺熊去氧胆酸制备
①发酵过程结束,收集转化液,用等体积的正丁醇分三次反复萃取,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挥干正丁醇;
②所得残渣用乙醇溶解后,再次减压浓缩挥干,所得干燥物即为以牛磺熊去氧胆酸为主要成分的转化产物;
③取部分干燥物用甲醇水溶解,0.22μm滤膜过滤,用XBridgeTM C18 5μm色谱柱,对转化后成分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19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