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育生态标记型牙鲆的饲料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92436.4 申请日: 2016-03-30
公开(公告)号: CN105639210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发明(设计)人: 于广宝;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主分类号: A23K50/80 分类号: A23K50/80;A23K10/20;A23K20/158;A23K20/174;A23K20/142;A23K10/30;A01K61/00
代理公司: 北京奥翔领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代理人: 路远
地址: 100125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培育 生态 标记 型牙鲆 饲料 及其 应用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培育生态标记型牙鲆的饲料及其应用方法,包括配合饲料、营养强化剂强化后的轮虫和营养强化剂强化后的卤虫;强化后的轮虫中营养强化剂的添加量为:每1亿轮虫用13~30g的营养强化剂强化;强化后的卤虫中营养强化剂的添加量为:每1亿卤虫用50g~100g的营养强化剂强化;营养强化剂的成份包括DHA、EPA、维生素和氨基酸。本发明的饲料营养、无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能够使牙鲆无眼侧出现黑色素沉积斑的生态标记印记,且该饲料不仅不增加死亡率,不影响生长,且在试验中还发现,采用本发明的饲料喂养牙鲆,其成活率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育生态标记型牙鲆的饲料,具体涉及一种培育生态标记型牙鲆的饲料及其应用方法,该生态标记型的牙鲆主要用于放流统计研究。

背景技术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朝鲜、日本海域。生活环境多为靠近沿岸水深20-50m潮流畅通的海域。其栖息底质多为砂泥、砂石或岩礁地带。牙鲆是名贵的暖温性、底栖海产经济鱼类,也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之一。

由于之前的过度拖网捕捞,导致我国的牙鲆野生资源曾衰退严重,为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每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不同海域开展牙鲆增殖放流活动。通过这些年牙鲆增殖放流活动的开展,野生牙鲆资源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近些年我国十分重视牙鲆种质资源的恢复,1998年至2003年我国农业部渔业局和日本国水产厅,分别委派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本申请人)和日本栽培渔业协会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日照海水良种示范基地开展为期5年的“中日水产增殖技术合作项目”,专门从事牙鲆鱼的苗种培育和种质资源恢复工作。在合作项目的带动下,全国沿海省开始了牙鲆的增殖放流。以山东省为例,2005年之前放流规模较小,不足20万尾,到2007年放流数量已近每年1000万尾。

然而,这些年,我们只片面的追求了牙鲆鱼苗培育数量和放流规模,却轻视了增殖放流的后期评估,即到底增加了多少?放流牙鲆的成活率又如何?多少体长的牙鲆鱼苗最适宜于放流等问题却一直没有让人信服的答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牙鲆放流标记方法。即使进行放流效果评估,也因选择的标记方法的诸多缺陷,很难推广应用,不同标记方法的优缺点详见表1所示。

表1.增殖放流中不同标记技术的优缺点

现行最常用的是“T”型标记法,由上表可知,放流鱼苗个体太小就不能用,还易造成继发感染,也不易于大规模放流使用;切除标记虽能大规模使用,但切的少了只能作为短期标记,切得多了又影响放流鱼苗的运动和捕食;分子标记、荧光染色标记等“高、大、上”方法,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不易于后期回捕辨识。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本发明申请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发明人李刚等认真总结多年牙鲆鱼苗培育和增殖放流经验。于2007年,提出了从饲喂牙鲆的饲料开始入手干预,使牙鲆具有生态标记印记,得到了黄渤海区渔政局有关领导的认可,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一直从事生态标记的研究,开展了牙鲆生态标记放流试验,旨在通过对牙鲆鱼苗变态前后的摄入营养进行人为干预,使放流牙鲆鱼苗在无眼侧出现黑色素沉积斑以此和野生牙鲆无眼纯白形成鲜明对比,达到标记的目的。并且这种标记方法不增加死亡率,不影响生长,保持时间长,不易脱标,技术成本低、易于量化操作且回捕易辨识,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2012年开始本申请的申请人分别与多家企业及个体老板合作进行了生态标记牙鲆的培育试验,试验成果得到了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分管局长的高度肯定。

所谓牙鲆生态标记就是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通过人为干预使放流牙鲆鱼苗无眼侧出现黑色素沉积斑,以此与野生牙鲆无眼侧纯白进行区别达到标记目的牙鲆增殖放流标记方法。本申请人研究发现,牙鲆孵出后3天,眼色素加深,视觉系统的形态结构形成,呈正趋光性,开始主动摄食。随着视觉器官的进一步发育,视网膜通过视紫红质将视觉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再通过酪氨酸酶先将酪氨酸氧化成二羟苯丙氨酸(DOPA);二羟苯丙氨酸生成多巴奎宁;多巴奎宁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聚合成黑色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未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24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