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和整机耦合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2775.2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4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旺;隆仲莹;潘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17/29;H04B17/10;H04B17/15;H04B7/005;H04B7/08;H04M1/02;H04W5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君;肖鹂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射频 前端 电路 整机 耦合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和整机耦合测试方法。该射频前端电路包括:主集天线,分集天线、分集天线开关和第一功率检测电路。分集天线利用主集天线与分集天线之间的耦合效应,接收主集天线发射的测试信号;分集天线开关的输入端与分集天线相连接,用于从分集天线接收测试信号,分集天线开关的输出端用于向第一功率检测电路输出测试信号;第一功率检测电路用于对测试信号进行功率检测,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整机耦合测试,从而可以消除对综测仪的依赖,降低整机耦合测试时的硬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和整机耦合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上网卡、数据卡等移动终端在整机生产组装完成后,都必须进行整机耦合测试,用来验证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具体而言,就是验证移动终端的射频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天线与主板之间是否良好匹配。在进行整机耦合测试时,被测移动终端通过信令或非信令与综测仪建立连接,通过判断主集天线的发射功率和分集天线的接收功率,来判断被测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天线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整机耦合测试主要是使用屏蔽盒里的耦合板作为综测仪的天线和被测移动终端进行耦合,从而建立非信令连接进行测试。整机耦合测分为主集天线整机耦合测和分集天线整机耦合测试。
1、主集天线的耦合测试过程
配置综测仪参数,设置综测仪对应频段的测试频点,按照经校准的耦合损耗值配置综测仪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道的衰减值。然后判断待测移动终端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是否能够通信,以及是否处于工厂测试模式(Factory TestMode,FTM)。接下来启动相应会话,然后获取下行导频信令,切换到新的测试信道。并配置最大发射功率测试时综测仪的参数。最后从综测仪读取待测移动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值,判断是否符合测试指标范围,如果符合,则结束会话,保存测试结果。
2、分集天线的耦合测试过程
配置综测仪的RF通道衰减值。检查待测移动终端端口通信是否正常,配置待测移动终端的模式为FTM模式,并设置频段、测试信道。接下来设置待测移动终端模式为接收模式,并打开待测移动终端的分集通道,设置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增益等级为LNA0。配置好仪器的下行信道和下行功率为-80.0dBm后,从待测移动终端中获取接收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值,并转化处理为接收功率,判断该功率值是否在测试指标范围内。如果不符合,则返回失败,退出测试,如果符合,则关闭分集通道。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整机耦合测试时,每个整机耦合测试工位需要配备综测仪、PC和屏蔽盒(含耦合夹具),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和整机耦合测试方法,使得在对移动终端进行整机耦合测试时,能够消除对综测仪的依赖,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实现对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并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包括:主集天线,分集天线、分集天线开关和第一功率检测电路。
分集天线利用主集天线与分集天线之间的耦合效应,接收主集天线发射的测试信号。
分集天线开关的输入端与分集天线相连接,用于从分集天线接收测试信号,分集天线开关的输出端用于向第一功率检测电路输出测试信号。
第一功率检测电路用于对测试信号进行功率检测,以确定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以及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2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