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荒煤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3140.4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0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升;陆伟;宋自力;袁国庆;赵创;王志雄;周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6/30;B01D45/12;C10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839303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荒煤气净化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具有荒煤气进气口、荒煤气排气口及第一半焦粉出口;保温夹套,套设在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外部,保温夹套上设置有第一热介质进口和第一热介质出口;以及颗粒床除尘器,具有除尘器进气口、反吹热煤气进口、净荒煤气出口及第二半焦粉出口,除尘器进气口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的荒煤气排气口相连通。上述装置,以前后串联的第一旋风分离器和颗粒床除尘器进行荒煤气的除尘处理,其除尘效果较高。同时,利用保温夹套以及设置在颗粒床除尘器上的反吹热煤气进口,可以对除尘过程进行保温,保温效果稳定。总之,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净化效果较高、温度控制较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荒煤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荒煤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温荒煤气净化装置中,常用的有透气陶瓷管(微孔陶瓷及陶瓷膜)除尘器、大型袋式反吹除尘器、离线清灰布袋除尘器、多管旋风除尘器、水洗除尘净化装置。然而,各净化装置对于高温荒煤气的净化处理中均存在一些问题:
陶瓷管除尘器在高温工况下,尽管其过滤效果可以满足,但随着除尘时间的延长,陶瓷管(膜)的孔隙会堵死,再生维护较困难。使用大型袋式反吹除尘器进行在线反吹时,需要很大的动力,且锻烧清灰的周期长费用高,维护成本很高。离线清灰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果较好,但最高使用温度一般只有280℃左右,无法满足高温荒煤气的除尘工艺要求。同时,因混合气中水蒸气含量大,布袋外表容易因糊死堵塞而失效。使用多管旋风除尘器,其技术最为简单,然而,由于旋风气量分配不均,容易造成除尘效果不稳定。而且多管旋风除尘器的进口积灰堵塞现象严重,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除尘效果。采用简单的水洗处理净化荒煤气,由于荒煤气中带有大量的焦油,部分氨、酚和油类物质会留在水中,给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
此外,正是由于荒煤气中含有易遇冷而冷凝结块的成分,因而对于除尘器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然而,现有的应用于荒煤气净化处理的保温设备结构复杂,特别是对卸灰口处的保护措施有限,经常出现灰粉在灰斗凝结,甚至造成冷气泄入而导致煤焦油等成分冷凝,致使设备故障。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净化效果较好、温度控制稳定的荒煤气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荒煤气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荒煤气净化装置净化效果差、温度控制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荒煤气净化装置,其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具有荒煤气进气口、荒煤气排气口及第一半焦粉出口;保温夹套,套设在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外部,保温夹套上设置有第一热介质进口和第一热介质出口;以及颗粒床除尘器,具有除尘器进气口、反吹热煤气进口、净荒煤气出口及第二半焦粉出口,除尘器进气口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的荒煤气排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换热器,具有冷煤气进口、热煤气出口、第二热介质进口及第二热介质出口,热煤气出口与颗粒床除尘器的反吹热煤气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风炉,具有热风出口,热风出口分别与第一热介质进口和第二热介质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旋风分离器,具有热风进口、净化风出口及第一排灰口,热风进口与热风炉的热风出口相连通,净化风出口分别与第一热介质进口和第二热介质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旋风分离器为环流式旋风分离器。
进一步地,颗粒床除尘器的内部设置有多层滤层和多组反吹热煤气进口,每一层滤层的下方设置有一组反吹热煤气进口,每组反吹热煤气进口包括至少两个反吹热煤气进口。
进一步地,滤层中的过滤介质为石英砂、石灰石、珍珠岩、半焦及多孔陶瓷滤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3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