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葫芦紧固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5537.7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8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惠;杨凯;杨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6 | 分类号: | B66C13/06;B66C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葫芦 紧固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吊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葫芦紧固工装。
背景技术
电动葫芦简称电葫芦,而多数电动葫芦由人使用按钮在地面跟随操纵,或在司机室内操纵或采用有线(无线)远距离控制。电动葫芦是一种特种起重设备,安装于天车、龙门吊之上,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用于建筑、工矿开采、物流仓储等领域。
工业厂房施工时常遇到需将建筑材料从底层通过吊装口转移到上层去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楼板安设吊钩,再通过葫芦吊装,由于这种方式难以在其他地方重复利用,每换一个吊装口吊装,就需重新在楼板上安装一次吊钩,对人工成本浪费很大,且在楼板上留下的吊钩还需进行二次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葫芦紧固工装,提高建筑物料上升的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葫芦紧固工装,包括横杆和两个T型的支撑臂,所述横杆焊接在两个支撑臂的竖直段顶端,在所述横杆底部安装有挂板,所述挂板上开有相互连通且轴线相互垂直的连接孔和通孔,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段依次活动贯穿所述横杆、通孔且向连接孔内延伸,在调节杆下段外壁上设置有螺纹,且所述调节杆与横杆螺纹配合,在调节杆下段端部通过万向头连接有下压块。现有技术中,在建筑施工的物料转运时会使用到用于举升的提升设备,诸如提升机、塔吊、天车、龙门吊、吊篮等;而在工业厂房施工时,由于建筑高度原因,大型的提升设备无法完全施展,且使用代价太大,因此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楼板安设吊钩,利用电动葫芦对建筑材料进行举升,但是由于该种方式难以在其他地方再次利用,即在不同的吊装口进行吊装,需重新在楼板上安装新的吊钩,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在吊装结束后还需对楼板上留下的吊钩进行二次处理,进而造成建筑材料的举升工艺复杂化以及成本增加;
而在本发明中,利用工厂内建材余料焊接构成两个T型的支撑臂,两个支撑臂与横杆焊接形成支撑框架,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支撑框架的强度,在支撑臂上焊接有三个加强筋,其中两个加强筋分别与支撑臂的竖直段、水平段形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而剩余的一个加强筋与支撑臂的竖直段以及横杆形成另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用时将支撑框架置于吊装口,然后将电动葫芦的上挂钩挂入挂板上的连接孔内,在电动葫芦稳定后转动调节杆,使得调节杆向下移动,直至调节杆下端端部上的下压块与上挂钩的上端接触,由于电动葫芦下端的载物平台与下挂钩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电动葫芦对建筑物料进行吊装时载物台产生一定幅度的摆动,一旦上挂钩在挂板的连接不稳定,会致使载物台的摆幅加剧,进而使得载物平台上的建筑材料容易发生松动或是脱离,严重时容易导致安全事故,本发明通过调节杆的下移以及下压块对上挂钩的下压,使得上挂钩与挂板形成一个整体,减小载物台的摆动频率以及摆动幅度,同时在举升过程中利用载物台以及建筑物料的自身重力来抵消载物台发生摆动的运动趋势,保证载物台以及建筑物料的稳定上升,同时防止载物台在举升过程中与吊装口或是吊装口附近的建筑物局部发生碰撞,提高建筑物料举升的安全可靠度。
在所述调节杆下段段末的外径沿其轴线朝下递减,且在调节杆外壁上形成锥形接触面,在所述通孔的侧壁上开有多个盲孔,侧压块滑动设置在盲孔内,侧压块一端连接有弹簧,侧压块另一端与所述锥形接触面相互配合。在举升自身重量较大的材料时,载物台一旦出现晃动,会加剧上挂钩与下压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即当调节杆上的螺纹与挂板之间的连接配合不足保证下压块对上挂钩上端的压力时,上挂钩会与下压块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导致上挂钩延续或是增加电动葫芦、建筑材料以及载物台的摆动幅度;本发明在通孔的侧壁上开有多个盲孔,且在盲孔底部安装有弹簧,侧压块滑动设置在盲孔内,且侧压块的一端与弹簧连接,而调节杆的下段段末部分的内径沿其轴线向下递减,即在调节杆下段上形成一个锥形接触面,而侧压块的另一端与该锥形接触面配合,始终保证侧压块的侧壁与该锥形接触面完全贴合,在调节杆的不断下移过程中,多个侧压块受到锥形接触面的挤压而在盲孔内发生位移,此时弹簧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而弹簧回复形变产生的弹力则通过测压块转换成对锥形接触面的压力,与调节杆与通孔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相同,保证上挂钩具有二次紧固作用,进而保证上挂钩在支撑框架上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上挂钩与下压块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两者之间产生的作用应力通过调节杆传递至侧压块,而弹簧通过其自身的微量形变可将该作用应力消除,进而避免调节杆上的螺纹受到该作用应力的影响,提高调节杆在调节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5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休闲办公椅
- 下一篇:一种船用车间行车导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