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实验用高效循环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8717.0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2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侯巧芝;周芳;吴建丽;信建豪;张守仁;郝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B01D29/50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实验 高效 循环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灌溉技术领域中使用的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实验用高效循环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化学药物还是生物医药产品的制造工艺通常都包括过滤出在悬浮液中以固体物质形式存在的产物。由于产品的质量和纯净度、以及对过滤器装置清洁可能性和检查可能性的高标准,实验或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不连续的批量的过滤器处理。然而,就此而言,可能会造成生产率较低这一缺陷,例如是由于生产期与非生产期之比较低的原因。一种常用的过滤装置包括顶盖和本体,顶盖上设有进料口,本体下部设置出液口,本体中部设有筛板,筛板上铺有滤网。物料从进料口进入过滤装置, 经过筛板和滤网过滤后,液体经出液口流出, 固体物质停留在本体中的筛板上面, 过滤完毕后,打开顶盖,取出固体物质。该过滤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最后要有一个人工取出固体物质的工序,操作繁琐,增加了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化工领域或医药生产过程中存在过滤效果差和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内循环从而提高过滤效果的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学实验用高效循环过滤装置,包括主管和竖向沉积管,主管与竖向沉积管倾斜连通并保持竖向沉积管垂直向下,且主管进水口低于出水口,主管与竖向沉积管之间为连通口一;在竖向沉积管与主管之间连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与主管之间为连通口二,连通口二低于连通口一;回流管与竖向沉积管之间为连通口三;在所述连通口一的下流位设置有主滤网,在所述连通口三的下流位设置有次滤网。
所述主管位于连通口二的位置出设置收敛段。在所述竖向沉积管的下端安装有储料盖。在储料盖底部设置有下端口并安装有端帽。在主滤网下方设置有循环导流板。
所述竖向沉积管内设置有导向斜板,导向斜板的上端远离次级滤网但下端靠近次级滤网,导向斜板下端与竖向沉积管之间存在间隙作为下流口以便洗出物沉降。在下流口底部设置有自调节翻转板,该自调节翻转板通过销轴铰接在导向斜板背面。
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主管与竖向沉积管之间设置了回流管,从而促进固体沉淀,将绝大部分固体都阻挡在主滤网下侧。在循环过程中,设置了次滤网可以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确保固体落入竖向沉积管内。
2、本发明还设置了收敛段,目的是借助于主管的水流负压作用,促进内循环,为内循环增加循环动力。
3、本发明设置和循环导流板可以促进水流循环,使主管内水流更容易进入竖向沉积管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标号1为主管,2为竖向沉积管,3为储料盖,4为收敛段,5为回流管,6为主滤网,7为次滤网,8为导向斜板,9为自调节翻转板,10为管接头,11为循环导流板,12为沉积固体,13为销轴,14为后盖,15为下端口,16为端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第一种化学实验用高效循环过滤装置参见图1和图2,主管1与竖向沉积管2倾斜连通并保持竖向沉积管2垂直向下,且主管1进水口低于出水口,主管1与竖向沉积管2之间为连通口一;在竖向沉积管2与主管1之间连通有回流管5,回流管5与主管1之间为连通口二,连通口二低于连通口一;回流管5与竖向沉积管2之间为连通口三。
在所述连通口一的下流位设置有主滤网6,在所述连通口三的下流位设置有次滤网7。在所述竖向沉积管2的下端安装有储料盖3。在储料盖3底部设置有下端口15并安装有端帽16。在主管1与竖向沉积管2之间设置了回流管5,从而促进固体沉淀,将绝大部分固体都阻挡在主滤网6下侧。在循环过程中,设置了次滤网7可以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确保固体落入竖向沉积管2内。
在主滤网6下方设置有循环导流板11。可以促进水流循环,使主管1内水流更容易进入竖向沉积管2内。
实施例2:第二种化学实验用高效循环过滤装置参见图1和图2,在实施例1基础上,主管1位于连通口二的位置出设置收敛段4。收敛段4目的是借助于主管1的水流负压作用,促进内循环,为内循环增加循环动力。
实施例3:第三种化学实验用高效循环过滤装置参见图1和图3,竖向沉积管内设置有导向斜板8,导向斜板8的上端远离次级滤网但下端靠近次级滤网,导向斜板8下端与竖向沉积管之间存在间隙作为下流口以便洗出物沉降。在下流口底部设置有自调节翻转板9,该自调节翻转板9通过销轴13铰接在导向斜板8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8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