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空运转平台和利用高空风能发电的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0317.9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苏跃进;苏寄闲;王胜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跃进;苏寄闲;王胜春 |
主分类号: | F03D5/00 | 分类号: | F03D5/00;F03D9/25;F03D9/3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 运转 平台 利用 风能 发电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运转平台和利用高空风能发电的供电系统,属于高空风能 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运动具有动能。空气在单位时间(1秒)流经单位面积(1平方米) 时,则空气具有的风功率密度为P=1/2*ρv3。其中,ρ为该处空气的密度,v为 该处空气的流动速度。
高空的风速远高于地面,且风速较少受地形地貌影响,风能稳定,故高空 的风能密度远高于地面,可以是低空风能密度的十倍至百倍。而利用高空风能 进行发电目前仍基本处于试验状态。
利用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利用氦气球、热气球、飞艇等升力作用,将发电机升到半空中,在 高空中利用丰富的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之后通过电缆传到 地面电网。
该类技术路线的缺陷主要是发电功率受限制,发电机功率增加,重量一般 也会增加,升空难度加大;此外,由于系统整体较重,发电机组很难升到千米 以上的高度,同时因为发电系统位于高空无法通过变压器升压,大功率情况下 势必使用大电流输电,所以必须使用直径较粗的导线,这无疑又加大了整个系 统的重量。加之氦气球随着升空高度的提升,空气密度下降,氦气球所受浮力 下降。这些原因限制了该类技术路线的公司设备上升高度,并且气球类技术路 径的风电设备升空高度多分布在300至500米的范围内;另外,充氦气需要成 本,氦气球对于气囊的材质要求较高,以防止氦气过多泄漏。
这一技术路线的典型代表为Altaerosenergies的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 涡轮”(BAT)。发电机被装在一个巨大的充氦飞艇里,上升高度约为300米左 右,BAT利用高空的高速风流,发电量比地面风力发电装置高一倍。
另一类技术路径是将发电机组固定在地面,通过巨型“风筝”或固定翼飞 行器,在空中利用风能拉动地面发电机组,从而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地 面的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从而解决电缆和发电机的自重问题。
意大利KiteGen的MARS(MagennAirRotorSystem)系统是该类技术路线的 典型代表。MARS系统主要由高空的拖曳风筝和地面的发电设备两部分组成。 拖曳风筝和地面的风力发电机相连,并通过安装在发电设备上的航空感应器来 控制风筝旋转的方向和路径,以最大限度带动地面发电机旋转并发电。该类技 术路线的最大难点在于控制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另外,有的风筝采用伞形结构, 降落伞的圆形对称结构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利用高空风能做上下运动,产 生的机械能拉动地面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空中系统只需要改变高度即可,空中 控制系统存在自稳定特点,容易控制飞行姿态。系统做功过程只是上下运动, 不会有“乱跑”的问题,控制的难点在于对处于高空的降落伞的收伞和放伞操 作。
第三类为用缆绳系留于地面的旋翼机,其旋翼为整个装置提供升力并发 电。该方式实际上是一个停留在空中的发电平台,在上面安装了多个常规的旋 翼。旋翼在风速高时,发电并提供升力;当风速较低时,旋翼机产生的升力不 足以使发电装置升在空中,可以通过电力电缆从地面向系统送电,从而使旋翼 机以电动直升机方式运行,以产生足够的升力。升降作业时,同样以电动直升 机方式运行提供升力。该种方式优点突出,但成本相对较高。
第一、第三种采用空中发电平台的方式,发电装置的尺寸和重量大,电压 输出低,电流大,连接地面的电力电缆的截面尺寸大,自重大,这些因素共同 影响装置的升空能力,限制单机容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高空风能发电的供电系统,用以解决传统的 高空发电装置均存在一定缺陷的问题。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高空运转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包括一种利用高空风能发电的供电系统, 包括至少一个高空风能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伞形风筝和高空发电部 分,所述高空发电部分由涡轮机和发电机构成,所述伞形风筝的前端至后端呈 渐缩结构,所述风筝的后端开口,所述开口处固定设置所述涡轮机,该涡轮机 与发电机机械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具有用于为空中设备充电或者供电的电能 输出端;
当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高空风能发电装置时,所有的高空风能发电装置 中的发电机串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跃进;苏寄闲;王胜春,未经苏跃进;苏寄闲;王胜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03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