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联体自吸泵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1428.1 | 申请日: | 201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巫进;陈金平;邱勇;凌素琴;唐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9/04 | 分类号: | F04D9/04;F04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联体 吸泵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机械,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泵产品,特别是一种用两种不同类型泵组成的卧式联体自吸泵组。
背景技术
大中型油、货轮或军用燃料补给船的舱容量很大,卸载时需用大流量泵输出,当介质液位临近舱底时,残留介质的液位已不能完整包容泵吸入口底阀,原使用的大流量泵因空气混入介质之中,泵已不能正常运转。尽管舱底残留介质液位不高,但舱底面积很大,总的残留量仍然不是小数,此状况船方和客户都不满意。按常理船方应准备一种既能满足小流量、高扬程工况要求,又能自吸并允许少量空气混入液体介质之中的泵产品。现有技术中单一结构的泵产品不能全面满足上述要求,例如现有的离心泵在抽吸过程有空气混入就不能正常运转。小规格的齿轮泵、螺杆泵和柱塞泵等类型的容积泵,虽然能够满足小流量、高扬程工况需求,但在这种断续抽吸工况易造成泵内摩擦副因无润滑、冷却而损坏事故。相同规格的容积泵售价比离心泵贵很多,在此工况下使用易损的容积泵会给船方带来经济损失,所以此工况应用容积泵也是不可取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应用单一泵产品不能满足抽吸残留舱底介质的问题,提出一种联体结构简单、制作难度小、性能互补性好、运转平稳和效率高的卧式联体自吸泵组。该泵组为小流量、高扬程规格,而且在抽吸过程中允许液体介质中含有空气。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卧式联体自吸泵组,它包括底座、回流管、泵盖、隔板、涡流叶轮、泵体、气液分离器、安全阀、离心叶轮、泵轴和电机。所述底座上端面长度方向一端安装泵体,另一端安装同轴排列的电机。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泵体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并排朝上开口,构成高位蓄液结构,泵体内置背向电机的轴向敞口泵腔,该泵腔内端设有与导流腔、吸入口相通的离心流道。所述泵轴一端直连续电机,另一端轴向插入泵体泵腔中,两端支承的泵轴由里向外依次套装离心叶轮、隔板、涡流叶轮和泵盖,用泵盖封堵泵体的泵腔口部,由此构成离心叶轮置于隔板与泵体内置离心流道之间的离心泵结构,涡流叶轮置于隔板与泵盖之间的涡流泵结构,此种同轴联体结构的泵组之间液流由回流管和导流腔沟通。所述泵盖与泵体排出口的结合部安置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从泵体的排出口外壁引出。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泵体的吸入口和排出口立置高度h,至少高于离心叶轮顶边15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泵体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安全阀,发生超压时安全阀导通,引导泵体的排出口向吸入口泄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同一泵体内同轴联体泵组结构简单、紧凑;
2、泵体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并排立置,可多蓄液,泵启动后蓄液回流便于形成自吸;
3、泵体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增设安全阀,防止泵过压运行造成损坏;
4、首级为离心泵,次级为涡流泵,离心泵的出口通过导流腔联通涡流泵的进口,离心泵输出有助于提高涡流泵的流量,显著改善涡流泵的性能曲线;
5、本发明内置气液分离器,抽吸液体介质过程中不惧混入空气,工况适应能力强,抽吸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泵体外形示意图。
图4是图3H-H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F-F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1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和通用接入网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靠自来水压力驱动的抽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