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梗五加与松杉灵芝间作栽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2612.8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闫梅霞;王英平;许世泉;张瑞;韩红祥;孟庆涛;李井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丙林 |
地址: | 13012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加 灵芝 间作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梗五加与松杉灵芝间作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培无梗五加苗,并形成多个种植行,当无梗五加的高度达到0.8‑1.0米时,在多个种植行之间栽培松杉灵芝菌段。该方法采用无梗五加与松杉灵芝间作栽培的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得原来只栽培无梗五加的土地,栽培了五加与松杉灵芝两种作物,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倍。该方法还可以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五加生长主要利用中上部空间,松杉灵芝在下部空间生长,在空间上互不影响,更好地利用了栽培空间,使相同的空间产出有更多的产出。并且该方法栽培的松杉灵芝,生长速度适宜,大小适中、品质好、有效营养成分含量高,是一种保护森林资源、提高灵芝品质的栽培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梗五加与松杉灵芝间作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松杉灵芝又名松杉树芝、铁杉树芝、木灵芝,属灵芝科灵芝属,主要生长于海拔700~1400m红松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内的冷杉、落叶松、红松、云杉的伐根、腐木上,是一种极为稀少的珍贵草药,主要分布在我国寒温带(产于长白山地区)地区。子实体一年生,木栓质至木质,有柄。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扇形,盖面红褐色至紫红色,有油漆状光泽,盖缘薄或钝,有时内卷。菌肉淡白色、白色至灰白色,菌丝无色至淡褐色。菌肉新鲜时多汁,干后质轻。菌柄粗而短,表面紫黑色,具有油漆状光泽。菌柄与菌盖的界线不清,常呈水平状钝角。孢子卵形,顶端常平截。目前野生松杉灵芝资源数量有限,而且越来越少。
近年来,长白山地区松杉灵芝驯化栽培成功,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较为常见的是大棚内栽培的方式,然而,大棚内湿度大,导致灵芝生长迅速、个体大、在外观与有效成分上与野生松杉灵芝有差异较大;另外,也有采取林下半野生栽培的方式,该方式一般需要栽培前清除林下小灌木、小树及杂草,栽培场地选择受限制较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梗五加与松杉灵芝间作栽培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大棚栽培松杉灵芝个头大、营养成分却少的问题和野外栽培受林地资源限制的的问题,所述的无梗五加与松杉灵芝间作栽培的方法,在无梗五加栽培的第二年间作栽培松杉灵芝,合理利用空间、保护林地资源,并且所栽培的松杉灵芝具有大小适中、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梗五加与松杉灵芝间作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栽培无梗五加苗,并形成多个种植行,当无梗五加的高度达到0.8-1.0米时,在多个种植行之间栽培松杉灵芝菌段。
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采用无梗五加与松杉灵芝间作栽培的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得原来只栽培无梗五加的土地,栽培了五加与松杉灵芝2种作物,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倍。
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五加生长主要利用中上部空间,松杉灵芝在下部空间生长,在空间上互不影响,更好地利用了栽培空间,使相同的空间产出有更多的产出。
并且,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下松杉灵芝的生长速度适宜,大小适中、品质好、有效营养成分含量高,是一种保护林地资源、提高灵芝品质的栽培模式。
优选的,采用起床栽培的方式,在栽培床上种植无梗五加苗;当无梗五加的高度达到0.8-1.0米时,在栽培床之间的作业道内栽培松杉灵芝菌段;培育松杉灵芝子实体,得到松杉灵芝。
无梗五加栽培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性好的地块。
更优选的,在10月上旬采用起床栽培的方式,种植无梗五加苗。在无梗五加栽培的第2年,株高达到0.8-1.0米左右时,在10月中旬于无梗五加栽培床间的作业道内栽培松杉灵芝菌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26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