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及多屏显示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3359.8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4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崔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章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H04N5/268;H04N5/44;H04N5/46;H04N13/04;G08C2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画面 投影 电视 显示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屏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及多屏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视都是有显示屏的电视居多,而且当用户需在同一屏幕上观看多个不同的节目时,则需将屏幕划分成多个小区域,并在每一小区域中播放不同的电视画面,这样就导致了每一电视画面都过小,不便于观看。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一种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及多屏显示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有屏电视进行多画面同时播放时,每一画面的显示区域过小,不便于观看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其中,包括:
无屏电视本体,所述无屏电视本体上设置有前面板,所述无屏电视本体内还设置有PCB板;
用于投影2D画面或3D画面的第一投影头和第二投影头,所述第一投影头和第二投影头均设置在所述前面板上,且第一投影头与所述前面板的夹角为30~60度,第二投影头与前面板的夹角为30~60度,且第一投影头与第二投影头之间的夹角为60~120度;
SOC芯片,所述SOC芯片设置在所述PCB板上,且所述第一投影头和第二投影头均与所述SOC芯片连接;
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经由设置在PCB板上的红外接收器与所述SOC芯片进行通讯,且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投影头对应的第一操控面板,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投影头对应的第二操控面板。
所述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其中,还包括与第一投影头对应的第一幕布,及与第二投影头对应的第二幕布。
所述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其中,还包括:
音视频输入端口,所述音视频输入端口设置在所述无屏电视本体上,用于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射频电视信号;
高频放大混频及检波模块,用于将射频电视信号进行放大、混频和检波,过滤高频载波分量,得到复合全电视信号;
伴音与视频分离模块,用于对全电信信号进行分离,得到伴音信号和视频信号;
视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视频信号经视频放大,并把亮度、色度信号分离开得到YC分量信号,将YC分量信号转换成YUV后再转换成RGB分量信号并发送至第一投影头和第二投影头进行投影;
音频处理电路,用于接收伴音与视频分离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输出至扬声器输出;
所述音视频输入端口、所述高频放大混频及检波模块、所述伴音与视频分离模块、所述视频信号处理模块及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均与所述SOC芯片连接,所述音视频输入端口还与所述高频放大混频及检波模块连接,所述高频放大混频及检波模块还与所述伴音与视频分离模块连接,所述视频信号处理模块、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均与所述伴音与视频分离模块连接。
所述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其中,所述音视频输入端口为AV信号接口。
所述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其中,所述音视频输入端口为HDMI信号接口。
所述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其中,所述音视频输入端口为VGA信号接口。
所述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其中,所述音视频输入端口为HDTV信号接口。
一种可多画面投影的无屏电视的多屏显示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检测到用户的开机指令时,则开启第一投影头和第二投影头;
S2、对音视频输入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到音视频输入信号时,则将音视频输入信号发送至第一投影头和第二投影头进行投影;
S3、当检测到遥控器的第一操控面板的按键指令时,则对第一投影头投影的第一画面进行对应的操作;
S4、当检测到遥控器的第二操控面板的按键指令时,则对第二投影头投影的第二画面进行对应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章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章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3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