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5026.9 | 申请日: | 201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7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董礼艳;姜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礼艳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6034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患者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尽管主要病变在腮腺,但流行性腮腺炎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器官出现相应症状或体征。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头痛和腮腺肿胀可应用镇痛药,抗病毒治疗及应用激素,价格贵且副作用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成本低,治疗腮腺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温毒犯表,热毒蕴络等证候,愈后不留后遗症及并发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鸭跖草12~16、大青叶9~12、芫花6~9、防风5~9、马勃9~13、荆芥6~9、忍冬藤3~6、钩藤5~7、延胡索5~7、葶苈子3~5、白芷3~6、车前子3~6、百部3~6、射干2~5、覆盆子2~4、菟丝子3~5、白术3~6,将上述原料药加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腮腺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温毒犯表,热毒蕴络等证候,愈后不留后遗症及并发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其组分(重量份)每付为鸭跖草15、大青叶10、芫花8、防风7、马勃11、荆芥8、忍冬藤5、钩藤6、延胡索6、葶苈子4、白芷4、车前子5、百部5、射干4、覆盆子3、菟丝子4、白术5。取上述17味原料总重量为200克,加水至1000ml,水漫过药面,浸泡2~3小时,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慢煎熬4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150ml左右,药渣再加水200ml,煎15~20分钟,去渣得滤液50ml,共得200ml左右药液,即制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00ml。
本发明鸭跖草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大青叶主治: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芫花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荆芥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忍冬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疗效。可用于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效;延胡索用于行气止痛、活血散瘀、跌打损伤等;葶苈子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白芷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百部用于肺结核、长期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症;射干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覆盆子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菟丝子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17味中草药巧妙组方,科学配伍: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药物相互协调作用,共奏“流行性腮腺炎”之特效。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礼艳,未经董礼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50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