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铬钢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6879.4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5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开宏;王海艳;王秀连;王娟;董晓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8/50 | 分类号: | C22C38/50;C22C38/22;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3/06;C21D1/18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44216 | 代理人: | 千知化 |
地址: | 5106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铬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及制备方法,特别涉及高铬钢及制备方法,属于耐磨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矿山企业为提高磨矿效率,目前多采用大型磨机、自磨机、半自磨机破碎研磨铜矿、铁矿、钒铁矿等物质,衬板(最大单重近1.5吨)作为主要易损件,承受直径达180mm的磨球或直径达500mm的矿石冲击、腐蚀和磨损,工况恶劣,存在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加速材料消耗。在材料选择时既要考虑耐磨性,又要考虑耐蚀性,同时受冲击也要考虑强韧性的要求,现行矿山常采用高锰钢和合金钢。高锰钢硬度低,耐磨耐蚀性差,寿命短;合金钢由于选材和制备方法不当韧性低,衬板易发生断裂出现早期失效或不耐磨损。因此选用合适的材料及制备方法以提高衬板耐磨性、耐蚀性和强韧性,是提高衬板寿命和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CN1025603761A公开了一种矿山用高铬多元合金钢衬板:C:0.5~1.8%,Si:0.5~1.2%,Mn:0.8~1.5%,Cr:11~14%,Mo:0.2~0.5%,Ni:0.5~0.8%,B:0.1~0.2%,Ti:0.1~0.2%,钾钠变质剂0.2~0.4%,余量为Fe。本发明碳含量高,与铬易形成化合物并呈网状分布,韧性低,对于冲击小的小型磨机具有较好的耐磨性。采用钾钠变质剂,由于钾、钠密度小,熔点低,易挥发,作为变质元素稳定性差。
CN101363104A公开了一种湿式弱酸性介质用耐磨蚀材料,C:0.17~0.26%,Cr:12.5~14.5%,Mn:0.5~1.2%,Ni:0.01~0.18%,Mo:0.2~0.6%,Cu:0.5~1.2%,Si:0.5~0.9%,余量为Fe。本发明的湿式弱酸性介质用抗磨损蚀材料其抗抗腐蚀磨损性是Mn13Cr2的2倍以上。
CN100436633C公开了低碳高合金球磨机衬板钢及其制备方法:C:0.15~0.3%,Si:0~1.6%,Mn:0.5~1.7%,Cr:5.0~10.0%,Mo:0~1.5%,Ni:0~1.5%,B:0.1~0.2%,Ti:0~1.0%,RE:0~0.8%,P:0.01~0.045%,S:0.01~0.045%,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总量不超过3%,余量为Fe。本发明在湿式磨矿机衬板工作环境下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其寿命为高锰钢衬板的2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兼具材料的耐磨性、耐蚀性和强韧性的高铬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所述高铬钢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高铬钢由以下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组成:C:0.15~0.24%,Cr:10.5~12.0%,Si:0.4~0.8%,Mn:0.4~0.8%,Ni:1.0~2.0%,Ti:0.5~1.0%,W:1.0~2.0%,P、S≤0.04%,Al:0.01~0.04%和Ce:0.2~0.3%,余量为Fe。
优选的高铬钢由以下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组成:C:0.22%,Cr:11.0%,Si:0.6%,Mn:0.6%,Ni:1.5%,Ti:0.75%,W:1.5%,P、S≤0.04%,Al:0.025%和Ce:0.25%,余量为Fe。
本发明的高铬钢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①将废钢、铬铁放入真空中频感应炉熔炼,加入钨铁和钛铁,抽真空,保持80~100Pa,熔炼温度1620~1670℃,铈加入钢包底部;
②当钢包钢水温度为1580~1600℃时,浇入铸型中,即得到高铬钢铸件;
③热处理方法:预处理:1050~1100℃保温4~6h,油冷,650~670℃回火;淬火:1020~1050℃,油冷,油温不超过120℃;回火:200~220℃,保温6~8h,出炉空冷。
C:碳是保证高铬钢强度和耐磨性的基本元素,碳太低高铬钢韧性高,但强度和耐磨性低,碳太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针状马氏体组织,韧性低;本发明碳选择范围0.15~0.24%。
Cr:铬提高高铬钢淬透性和强度,也提高材料抗腐蚀性;太高会降低材料韧性,太低不利于材料抗腐蚀性;本发明铬选择范围10.5~12.0%,与碳协同作用使基体获得板条马氏体组织。
Ni:镍提高淬透性,是扩大奥氏体元素,避免出现铁素体,有利于强度、韧性的提高。从性价比考虑镍选择范围为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6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