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良好芬顿催化性能的锰掺杂磁性铁氧体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6962.1 | 申请日: | 201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2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王腾;王青山;余安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5/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良好 催化 性能 掺杂 磁性 铁氧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异相芬顿催化降解领域。一种具有良好芬顿催化性能的锰掺杂磁性铁氧体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NH4HCO3、MnCl2×4H2O、FeCl2×4H2O、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铁锰碳酸盐前驱微球;2)然后对铁锰碳酸盐前驱微球进行高温煅烧,得到锰掺杂磁性铁氧体微球。本发明首次提出以Fe2+为原料,通过掺杂方式显著改善了铁氧体异相芬顿催化剂的降解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得到的锰掺杂铁氧体纳米材料具有磁响应强、形貌良好、芬顿催化性能优良、循环使用次数多等诸多优点,工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异相芬顿催化降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芬顿催化性能的锰掺杂磁性铁氧体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其中,有机物污染物具有种类多、毒性大、难分解等特点,是当前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目前,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生物降解法、光降解法以及芬顿催化降解法等。
其中,芬顿催化降解法因其降解效率高、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备受青睐。但均相的芬顿试剂(Fe2+/H2O2)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时,存在pH值使用范围窄,并且伴随有铁污泥大量产生等弊端。基于此,人们近期的关注点从均相催化转向了异相催化。一般而言,异相芬顿催化剂不仅拓宽了pH值的使用范围,克服了均相芬顿反应中大量产生铁污泥的弊端,同时还具有在反应结束之后催化剂能被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处理成本等优点。
在各类异相芬顿催化剂中,锰掺杂铁氧体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催化活性已屡见报道。锰掺杂铁氧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溶胶-凝胶、微乳法等。但这些方法制得的纳米粒子易于聚集,从而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最近,有报道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反应首先制备锌、钴、锰的碳酸盐前驱物,然后通过热处理得到单分散、球形的锌、钴、锰氧化物材料。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基于此法合成锰掺杂铁氧体的研究报道,主要原因在于Fe2+在形成碳酸盐前驱物的过程中,极易被氧化成Fe3+,导致得不到预期产物。此外,目前已报道经由“金属碳酸盐前驱物——金属氧化物”得到的纳米氧化物材料均无磁性,在应用中将面临材料难以分离回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芬顿催化性能的锰掺杂磁性铁氧体微球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锰掺杂磁性铁氧体微球的降解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良好芬顿催化性能的锰掺杂磁性铁氧体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NH4HCO3、MnCl2·4H2O、FeCl2·4H2O、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铁锰碳酸盐前驱微球;
2)然后对铁锰碳酸盐前驱微球进行高温煅烧,得到锰掺杂磁性铁氧体微球。
所述步骤1)中,按NH4HCO3、MnCl2·4H2O、FeCl2·4H2O、乙二醇的配比为:2-7g:0.2-0.6g:1.0-2.2g:156mL,选取NH4HCO3、MnCl2·4H2O、FeCl2·4H2O和乙二醇。
所述步骤1)中,溶剂热法中的反应温度为150~250℃(优选是150~200℃),反应时间为2~30h(优选为2~2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6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