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7046.X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6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海月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P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264003 山东省烟台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溃疡性 结肠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粘膜,且以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此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我国60年代国内文献仅有零星记载,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70~80年代有关报道急剧增多,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现代西医学认为本病与感染、遗传、精神、过敏,特别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不明,鉴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寻求有效疗法显得日益迫切。
中医学没有相应的名称,一般将其归入“肠涕”、“滞下”、“久瘌”、“便血”等范畴。
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
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
体征与病期和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病人往往有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尤为明显。中毒性巨结肠时可有腹胀、发热和急腹症征象。由于频繁腹泻,肛周皮肤可有擦伤、剥脱。还可发生肛周炎症如肛裂或肛瘘,虽然后者在Crohn病中更为常见。直肠指检感疼痛。皮肤、黏膜、舌、关节和眼部的检查极为重要。
药物治疗
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是主要治疗药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
②皮质类固醇常用药为强的松或地塞米松,但目前并不认为长期激素维持可防止复发。在急性发作期亦可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以及每晚用氢化考的松加于生理盐水中作保留灌肠,在急性发作期应用激素治疗的价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应持续使用激素则尚有分歧,由于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数不主张长期使用。
③免疫抑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价值尚属可疑。据Rosenberg等报道硫唑嘌呤在疾病恶化时并无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却有助于减少皮质类固醇的使用。
④可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同时应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败酱12份、蛇床子6份、野丈人22份、茅栗叶22份、青黛4份、紫草根6份、朱砂莲7份、二色补血草22份、苏铁果12份。
下面结合中药学理论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
发明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与湿邪热毒侵及,恣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郁怒思虑,情志不遂等有关。其病机如下,湿热内蕴:因感受湿邪热毒,蓄积大肠;或饮食不节,壅滞肠胃,郁久则热毒壅盛,湿热互相搏结,伤及气血,化为脓血而下泄。气滞血瘀:多系情怀不畅,郁怒伤肝,气滞血涩,饮食难化,日久胶结,而致肠塞。脾胃虚弱:久痢不愈,必使脾胃受损,亦可因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感受寒湿或饮食生冷,伤及脾脏阳气,病程过久,继而损伤及肾而发病。本病初起,多以湿热壅滞肠胃为主,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致气滞血瘀,最后则出现脾肾两亏乃至阴阳俱虚之证候。故治疗则采取清热利湿,解毒止泻,利气活血,和营固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海月,未经梁海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70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蓝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