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8829.X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1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哲;乐洪有;郝德清;钟积科;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武汉长海电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4 | 分类号: | H01H9/34;H01H9/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灭弧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开关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灭弧室,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开断直流电弧的栅片串联结构灭弧室。
背景技术
直流电的应用日渐普遍,直流电压的应用等级在向中压方向发展,直流开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人工零点法、机械动力与电力电子技术混合法等都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存在技术难关和制造成本高等系列问题,而未被普及。
目前,在直流开关电器的开断中,国内外仍以栅片式灭弧室为主导。随着开关容量的增加,栅片灭弧室的体积也在不断加大,灭弧室体积占据了将近整个开关的一半,而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占用了极大的空间和成本。
所以,在确保开关开断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开关电器的小型化设计一直是中低压开关领域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栅片串联结构灭弧室,其目的是在确保开关开断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灭弧室的小型化,从而利于开关的小型化设计,节约产品空间与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包括外围墙板组成的灭弧室室壁和设于灭弧室室壁内的两个分弧区,两分弧区之间设有位于灭弧室室壁顶部的绝缘隔板,每个分弧区内均设置金属栅片,金属栅片上方排列有绝缘栅片,灭弧室室壁内还设置有串联两分弧区内金属栅片的中间引弧角、用于连接开关静触头的阴极引弧角和用于连接开关动触头的阳极引弧角。
所述的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其阴极引弧角和阳极引弧角分别固定于灭弧室室壁的一组对角内。
所述的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其金属栅片呈V字型阶梯排布在两个分弧区内。
所述的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其金属栅片为铁磁材料。
所述的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其阴极引弧角和阳极引弧角均为具有四菱形上部分和圆弧扇形下部分的铜条,所述的圆弧扇形下部分与动触头连接。
所述的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其灭弧室室壁在底部形成收口结构的气吹喷口。
所述的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其绝缘栅片和金属栅片为横向排列。
所述的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其绝缘栅片和金属栅片为纵向排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电弧在开关弧触头上产生后,被引入阴极引弧角和阳极引弧角并进入灭弧室中,电弧在运动过程中旋转180°后被中间引弧角分割成两段,再分别进入两个分弧区内,由于两个分弧区之间用绝缘隔板隔开,电弧进入金属栅片中被栅片分割成若干短弧,通过金属栅片对电弧的消游离作用后电弧电压升高,电弧运动到金属栅片与绝缘栅片的交界处时,电弧弧根停留于金属栅片上,电弧被拉入绝缘栅片,电弧弧柱部分逐渐变细,电弧电压进一步增加,当电源电压无法维持电弧电压时,电弧熄灭,位于灭弧室顶部的绝缘隔板可防止电弧飞出弧室后在灭弧室顶部搭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栅片横向排布时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栅片横向排布时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栅片纵向排布时的整体结构图。
各附图标记为:1—外围墙板,2—绝缘隔板,3—分弧区,4—气吹喷口,5—绝缘栅片,6—金属栅片,7—阴极引弧角,8—中间引弧角,9—阳极引弧角,9.1—四菱形上部分,9.2—圆弧扇形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栅片结构灭弧室,包括外围墙板1组成的灭弧室室壁和设于灭弧室室壁内的两个分弧区3,两分弧区3之间设有位于灭弧室室壁顶部的绝缘隔板2,每个分弧区3内均设置金属栅片6,金属栅片6上方排列有绝缘栅片5,其中金属栅片6为有良好吸弧性能的铁磁材料,金属栅片6呈V字型阶梯排布在两个分弧区3内,有利于减小电弧进入栅片的阻力,绝缘栅片5和金属栅片6都均匀排布于分弧区3内,绝缘栅片5能有效防止电弧从灭弧室顶部飞溅出,进一步提升电弧弧压,利于电弧熄灭,灭弧室室壁内还设置有串联两分弧区3内金属栅片6的中间引弧角8、用于连接开关静触头的阴极引弧角7和用于连接开关动触头的阳极引弧角9,所述的阴极引弧角7和阳极引弧角9分别固定于灭弧室室壁的一组对角,灭弧室室壁的另两个对角用中间引弧角8相连,以实现两个分弧区3的串联,所述的阴极引弧角7和阳极引弧角9均为具有四菱形上部分9.1和圆弧扇形下部分9.2的铜条,四菱形设计使弧根移动效果好,电弧运动速度快,而圆弧扇形设计利于阳极弧根的跳跃,使电弧弧根从动触头转移到灭弧室引弧角中,而铜材料跑弧效果好,利于电弧弧根的快速移动,所述的圆弧扇形下部分9.2与动触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武汉长海电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武汉长海电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88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的通气装置
- 下一篇:手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