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光支付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0721.4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4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唐会娜 |
地址: | 710114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穿戴 设备 支付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光支付方法,该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接收到光支付服务器发送的光信号后,读取用户输入的生物身份特征;所述可穿戴设备根据生物身份特征与红外光簇映射表,触发光束发射器将与所述生物身份特征对应的支付光簇发送给所述光支付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光支付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产业设备的不断变革,智能终端迅速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不断的加深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方便着工作业务的处理,例如,使用手机进行购物支付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现有的手机支付方式包括二维码支付方式和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支付方式。其中,二维码支付的主要实现方法是,在联网的条件下,扫描二维码图像,分析二维码图像包含的信息从而完成支付;NFC支付主要是通过基于主机的卡模拟(Host-based Card Emulation,HCE)的方式在云端实现。
然而,由于二维码支付方式需要用户取出手机,打开应用、等待加载、扫描信息再进行支付,使用时步骤繁琐,不便捷,且二维码图像容易复制,缺乏唯一性,且依赖于网络,如果用户通过公共热点接入网络,存在支付安全隐患;而NFC支付方式相应的软件尚未能普及,基于HCE的支付业务也因其实现机制的关系,从数据安全、代码安全到传输安全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光支付方法、设备及系统,以实现更加安全、便捷的进行支付购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光支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可穿戴设备接收到光支付服务器发送的光信号后,读取用户输入的生物身份特征;
所述可穿戴设备根据生物身份特征与红外光簇映射表,触发光束发射器将与所述生物身份特征对应的支付光簇发送给所述光支付服务器。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所述光服务器发送的光信号,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光感应器接收光支付服务器发送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转化为账单数据进行显示。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读取用户输入的生物身份特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对所述生物身份特征进行有效性验证;
相应的,所述可穿戴设备根据生物身份特征与红外光簇映射表,触发光束发射器将与所述生物身份特征对应的支付光簇发送给所述光支付服务器,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在所述生物身份特征的有效性验证通过后,根据生物身份特征与红外光簇映射表,触发光束发射器将与所述生物身份特征对应的支付光簇发送给所述光支付服务器。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对所述生物身份特征进行有效性验证,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识别所述生物身份特征的特征信息,分析所述特征信息是否可识别;
若所述特征信息不可识别,则所述生物身份特征的有效性验证失败;
若所述特征信息可识别,则所述生物身份特征的有效性验证通过。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身份特征与红外光簇映射表是所述可穿戴设备对所述生物身份特征的有效性验证通过后,根据所述生物身份特征的特征信息生成的光束编码信息形成的;其中,所述光束编码信息中包括光束的数量和光束的波长/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0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支付购物车及商场快速自助结算支付方法
- 下一篇: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