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态硅胶射出模封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4278.8 | 申请日: | 201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9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德兴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7;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硅胶 射出模 塑胶框 封胶工艺 射出成型 等离子处理 性能测试 硅胶壁 无残胶 放入 活化 良率 毛边 成型 取出 | ||
本发明液态硅胶射出模封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FPC和塑胶框进行表面处理;步骤S2、将步骤S1中进行过表面处理的FPC和塑胶框放入液态硅胶射出模,进行液态硅胶射出成型;步骤S3、取出步骤S2中完成成型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本发明通过等离子处理的方式对FPC和塑胶框的表面进行清理和活化,达到无残胶的效果,通过液态硅胶射出成型,使得硅胶壁厚均匀、无毛边,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液态硅胶射出模封胶工艺。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有一些产品需要液态硅胶成型,如图1所示,产品由FPC101、硅胶102、塑胶框103组成,通过硅胶102将FPC101和塑胶框103二者结合在一起,传统的方式是使用油压工艺开模,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硅胶壁厚不均,使得厚度0.1+/-0.02mm的公差尺寸精度无法达成,同时将影响产品的共振频率值无法达到客户的测试要求;(2)、产品粘合性不佳,漏气测试不良率较高;(3)、因产品结合区域小,且是两个产品不同材料同时结合,如图2所示,塑胶框103与硅胶102结合区域0.15mm;硅胶102与FPC101结合区域0.54mm;为利于产品之间的粘合,原始工艺采用在FPC101及塑胶框103内侧涂粘合剂,但粘合剂固化会形成残胶,如残胶无法保证彻底清理干净,将影响产品后续的焊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壁厚均匀、不良率低、无残胶的液态硅胶射出模封胶工艺。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液态硅胶射出模封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FPC和塑胶框进行表面处理;
步骤S2、将步骤S1中进行过表面处理的FPC和塑胶框放入液态硅胶射出模,进行液态硅胶射出成型;
步骤S3、取出步骤S2中完成成型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将FPC和塑胶框放入公模上,通过吸气槽对FPC的底部进行吸取;
步骤S22、公模和母模合模,公模上的第一筋位与塑胶框的上表面啮合,母模上的第二筋位与塑胶框的下表面啮合;
步骤S23、通过滑块从侧面压紧塑胶框,使塑胶框的内侧面与公模的外侧面零间隙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表面处理方式为等离子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性能测试包括外观检测、气密性测试、共振频率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液态硅胶射出模包括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所述公模位于所述母模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公模的内部设有多个所述吸气槽,所述吸气槽贯通至所述公模的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公模的顶部与所述塑胶框的接触面设有所述第一筋位,所述母模的底部与所述塑胶框的接触面设有所述第二筋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第二筋位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公模的四周均设有所述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液态硅胶射出模封胶工艺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等离子处理的方式对FPC和塑胶框的表面进行清理和活化,达到无残胶的效果,通过液态硅胶射出成型,使得硅胶壁厚均匀、无毛边,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产品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滑块位置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德兴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泰德兴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4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阶式注塑机的熔射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挡板快速更换机构及发泡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