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振双控延时话筒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16706.0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4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蔡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华翔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振双控 延时 话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时关闭的话筒,能通过判断环境的声音与振动,在有声音或振动时开启话筒。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话筒成为了随处可见的电声器材,在学校、公司等场所普及。然而,传统的话筒仅仅采集了声波,通过声波作用到电声元件上产生电压,再转为电能用于各种扩音设备中,并不具备自动关闭的能力,常常因为使用者遗忘关闭而浪费能量。有关话筒的现有专利主要聚焦在频率的响应能力、音质的提高,很少有自动关闭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真正起到声音振动双重控制、延时关闭的功能,实现节能的效果,该话筒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1.能准确捕捉声音信号与振动信号,在信号强度足够时保持话筒开启。
2.当声音微弱并无振动时,延时一段时间后关闭话筒。
3.话筒的结构设计应人性化,符合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话筒已有的电路(声音传感器、信号放大器等)得到一个与声音信号相关的电平,并对该信号进行放大缩小。与此同时,在话筒头部安装一个简易的振动传感器,可利用透射式光敏传感器制作,得到一个与振动相关的电平。
利用TTL555芯片搭建一个1min延时电路,将声音、振动两个电平信号通过‘或’电路输入555延时电路,延时电路的输出电压控制继电器的开断。当振动传感器捕获到振动信号,或声音传感器得到的一个强于人体发声的声音信号(即音箱等扩音器在工作)时,延时电路得到一个高电平,从而使继电器闭合,话筒开启,若此时使用者发声,音箱等扩音器发出较大分贝的声音。只要第二个声音信号或振动信号在1min之内到来,继电器就可以持续闭合,保证话筒的正常使用;而当1min之后依然没有第二个声音信号或振动信号到来,则延时电路输出低电平,使继电器断开,关闭话筒。如果需要再次启用话筒,只需提供一个振动信号,如轻轻拍击话筒,这符合人们使用话筒的习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使用者遗忘关闭电源或有较长时间不使用话筒时,可以关闭话筒节省电能,重新启用话筒只需轻轻拍击话筒,现今人们在使用话筒遇到故障时,也会尝试拍击话筒,故此,该设计十分人性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各模块的关系图。
附图2是信号检测、延时与开断电路。
附图3是振动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振动传感器的安装部位示意图。
图中,
①声音信号检测与放大电路
②话筒原有设备的声音传感器
③振动信号检测与放大电路
④‘或’门
⑤TTL555延时1min电路
⑥继电器(关断电路)
⑦话筒原有的基本电路
⑧透射式光敏传感器
⑨弹簧片
⑩遮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话筒已有电路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经过增强或减弱后与振动信号通过‘或’门输入延时电路,延时电路控制继电器的开断。具体电路见图2。在声音信号检测与放大电路(①)中,话筒原有设备的声音传感器(②)接受到声音信号后,通过三极管放大得到一个电压信号,这是话筒已有电路。为了判断是人声还是音箱等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分贝不同,信号强度不同),需要将该信号做适当的增强或减弱。振动信号检测与放大电路(③)检测振动信号,见图3,当有振动时,弹簧片(⑨)上下摆动,遮光片(⑩)不再能遮光,透射式光敏传感器(⑧)接收到光信号,从而输出一个高电平。声音信号检测与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平与振动信号检测与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平通过‘或’门(④)后输入TTL555延时1min电路(⑤)。当两个信号中有一个为高电平时,延时电路开通,同时继电器(⑥)闭合,只要第二个声音信号或振动信号在1min之内到来,继电器就可以持续闭合,保证话筒(⑦)的正常使用。图4为振动传感器的安装部位示意图,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话筒头部,只需轻轻拍击话筒,就可以启用话筒。本发明中,声音信号主要用于维持话筒的正常使用,振动信号主要用于话筒的重新启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华翔,未经蔡华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6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