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610217388.X | 申请日: | 201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7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玉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41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发作 性睡病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作性睡病是以白昼难以自我控制的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幻觉、睡瘫为特征的睡眠疾病。根据是否伴发猝倒分为伴猝倒发作性睡病和不伴猝倒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通常认为与遗传、感染等相关。其人群患病率为0.03~0.16%,现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会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目前西药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患者。传统的中枢兴奋药因不良反应明显,目前已较少应用。新型中枢兴奋药如莫达非尼,安全性良好,但存在头痛、恶心、焦虑、紧张、口干、腹泻等不良反应;羟丁酸钠适应症多,运用范围较广,但亦有眩晕、共济失调、体重减轻、抑郁、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抗抑郁药作为临床常用抗猝倒药,对睡瘫症和入睡前幻觉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其他药更多。
中医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多认为本病属于“多寐”、“厥症”、“痫症”、“五软”、“梦魇”等范畴。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基于中医的睡眠理论基础上,从卫气、阴阳、脏腑、经络等方面进行了认识。而现代医家通过临床研究与观察,结合古代睡眠及多寐理论,在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上有了发展与深入,且进行了辨证分型,且从临床报道来看,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既可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精神状态。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治疗可以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阴阳平和,整体调节患者的身体状态,避免或减轻药物的副反应,且复发率低。因为需要进一步开发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中药。
发明内容
《丹溪心法·中湿》曰:“脾胃受湿,沉困无力,倦怠嗜卧。”《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言:“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血证论》云:“倦怠嗜卧者,乃脾经有湿也。”发明人总结认为痰蒙心窍证多为脾虚湿盛的进一步发展而成。由于水湿内停、郁而成痰,也有因外感风寒、肺失和降、水液输布失常、津聚成痰、上扰心窍、痰蒙窍闭而成嗜睡。症见多寐、倦怠乏力、精神萎靡或喉中有痰、舌淡苔白腻、脉弦滑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药物组合物,尤其适用于依据中医理论辨证为痰蒙心窍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石菖蒲、水茴香、丝瓜络、土箭芪、牛尾参、草豆蔻、白术、远志、商陆花、甘草为药用原料精心组方研制而成。
发明人经过长期、大量的筛选组方试验,进一步优选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用原料制成:石菖蒲7-12份、水茴香13-18份、丝瓜络10-15份、土箭芪7-12份、牛尾参15-20份、草豆蔻4-7份、白术8-13份、远志7-12份、商陆花6-11份、甘草4-7份。
进一步优选地,一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用原料制成:石菖蒲10份、水茴香15份、丝瓜络12份、土箭芪10份、牛尾参15份、草豆蔻5份、白术10份、远志8份、商陆花10份、甘草5份。
进一步优选地,一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用原料制成:石菖蒲12份、水茴香15份、丝瓜络15份、土箭芪12份、牛尾参20份、草豆蔻5份、白术12份、远志10份、商陆花8份、甘草6份。
本发明方解:水茴香健脾利湿,理气化痰;石菖蒲辛苦温,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二药伍用,辛能开泄,温胜湿寒,化痰开窍为君药。白术善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草豆蔻温中燥湿;行气健脾;土箭芪宽中理气,补脾益胃,三药伍用健脾益胃,行气燥湿为臣药。牛尾参甘辛平,健脾去湿,补肺益肾;丝瓜络祛风通络,化痰顺气,活血脉;远志入心开窍,宣散痰涎,醒发脾气,振作心阳安心神,商陆花能化痰开窍;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五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互为用,互相作用,有化痰开窍,补脾益胃,健脾燥湿,利湿通络之效;痰浊清利则脑窍清利,脾健则气血化生有源,水湿痰浊难生,而荣养充沛,标本兼治。
本发明所用各药材的药理学研究现状如下所述。
水茴香:【性味】味辛;甘;性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利湿;理气化痰。主水肿;胃痛;胸腹胀满;咳嗽;小儿乳积;疮疖【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丝瓜络:【性味】甘,平。【归经】归肺、胃、肝经。【功能主治】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用法用量】4.5~9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玉,未经李国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73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