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发光的油酸包覆稀土氟化钙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7566.9 | 申请日: | 201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4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樊婷;吕健滔;李国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85;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发光 油酸 稀土 氟化钙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分散、高效发光的油溶性稀土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稀土掺杂纳米材料引起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窄的发射峰、较长的激发态寿命、良好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等,在生物医疗、生物标记、显示、催化、光波导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氟化钙(CaF2)的声子能量低,Ca2+离子与稀土离子半径接近,而且CaF2在从紫外(~200nm)到红外(~10μm)很宽的波段范围内都具有高的透过率,因此它是一种非常适合稀土离子掺杂的基质材料。此外,制备CaF2的前驱体价格低廉且无毒,有利于其应用于生物相关领域。
传统的制备稀土掺杂氟化钙纳米晶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和水热法等,但是获得的产物分散性较差,粒径不均匀,油溶性能差。采用油酸作为包覆物制备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可改善粒径的均匀性、颗粒的分散性以及油溶性,另外油酸还可以控制纳米晶的生长,调节粒径大小。油酸修饰的油溶性纳米晶可以直接分散在聚合物中,制作成薄膜应用于光波导器件中。要想使油溶性纳米晶应用于生物领域中,只需通过氧化等步骤便可以一步转换成分散性好的水溶性纳米晶。油酸修饰的稀土纳米晶由于表面的有机官能团的存在,无辐射跃迁严重,发光效率较低,目前关于单分散、高发光效率的油溶性稀土氟化物纳米晶的制备方面的报导还比较少。
传统的增强稀土纳米晶发光效率的方法有核壳包覆法、等离子体共振法、和共振能量转移法等,其中核壳包覆法过程复杂,等离子体共振法需要贵金属的参与,原材料较贵且机理复杂,共振能量转移法则需要寻找到合适的能量匹配的离子。采用共掺杂离子半径非常小的锂离子(Li+)可以简单有效的增强稀土离子的发光,但是相关的报道还不多。少量的Li+可以很容易的占据稀土离子的格位或者进入其间隙位,改变稀土离子的晶格对称性,提高其辐射跃迁几率从而增强发光。通过油酸包覆的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单分散的油溶性氟化钙纳米晶,利用共掺杂Li+离子的方法提高稀土掺杂氟化钙的发光强度,将这种高发光效率、油溶性的稀土纳米晶与其他化学物质复合,构建成新型的多功能材料,在有机光波导器件、生物探针、医学诊疗、光催化和传感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开发单分散的油溶性稀土氟化物纳米晶的简易合成技术,并采用简单的方法增强其发光效率,对化学、材料以及物理等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效发光的油溶性稀土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无模板、简易、成本低廉和绿色通用,利用该技术和方法制备的纳米晶形貌均一,分散性良好,油溶性强,发光强度也得到有效提高,可分散于聚合物中制备有机光波导器件,也可通过后续氧化步骤转换成分散性好的水溶性纳米晶,在生物探针、生物医疗和光催化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发光的油酸包覆稀土氟化钙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配置稀土Eu3+可溶盐水溶液,离子浓度为0.05-0.15mol/L;配置Ca2+离子可溶盐的水溶液,浓度为0.2-0.5mol/L;
b、将3-5mL油酸,10-15mL乙醇和0.08g-0.13gNaOH混合均匀,搅拌20-30分钟,得到油酸钠的澄清溶液;
c、将步骤a配置好的稀土Eu3+可溶盐水溶液、Ca2+离子水溶液慢慢滴加到步骤b所得溶液中,搅拌20-30分钟,得到白色乳状溶液;
d、配置NH4F水溶液,浓度为1-2mol/L,将配置好的溶液慢慢滴加到步骤c所得溶液中,得到白色乳状溶液,搅拌30-60分钟;
e、将步骤d所得乳状溶液倒入水热釜中,160-180度反应8-12小时,冷却至室温,4000-7000rpm/min条件下离心洗涤,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3-5次,每次3-6分钟,所得白色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60-80℃干燥12小时即得油酸包覆稀土氟化钙纳米晶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7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