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安全轮胎可滚转内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7642.6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6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臧利国;文少波;赵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C17/04 | 分类号: | B60C17/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邓丽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 轮胎 可滚转内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轮胎可滚转内支撑装置,属于安全轮胎内支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轮胎是车辆与路面唯一直接接触的部件,对车辆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装备充气轮胎的车辆存在刺破泄气、爆胎等隐患,严重影响行驶安全性和机动性。据统计,高速公路46%的交通事故是由轮胎发生故障引起,仅爆胎一项就占轮胎事故总量的70%,车辆时速在160公里以上发生爆胎造成的死亡率接近100%。为了解决爆胎、防刺扎、免备胎、防弹等问题,安全轮胎技术成为当前轮胎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新型轮胎发展的核心技术。
内支撑式安全轮胎是一种基于普通充气轮胎结构的典型安全轮胎。它通过在轮辋上安装辅助支撑体,通常再配备轮胎压力检测装置(TPMS)共同组成内支撑式安全轮胎系统。由于该类型安全轮胎大多基于普通轮辋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零压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安全轮胎,采用传统辅助内支撑体的安全轮胎已经在军用越野车辆上得到了装车验证。
随着车辆使用性能的提高,对内支撑式安全轮胎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内支撑式安全轮胎的辅助支撑体大多数采用金属、橡胶等质量较重材质,在零压滚动时存在生热严重、质量笨重等多方面的不足,影响了车辆的机动性和操纵稳定性,而且零压滚动时易造成轮胎脱圈碾胎或损坏车辆悬架系统,不能满足车辆大负荷、高机动、长距离的行驶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轮胎可滚转内支撑装置,可有效缓解内支撑型安全轮胎在低压或者零压滚动工况时,橡胶胎面与内支撑体之间剧烈的摩擦散热、橡胶磨损等问题,提高安全轮胎续驶里程。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安全轮胎可滚转内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滚动体、保持架、滚动外圈和自锁装置,滚动外圈和支撑底座之间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滚动体,滚动体通过保持架成为一个可绕支撑底座滚动的整体结构,自锁装置可限制滚动外圈和保持架绕轮胎轴线的转动自由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撑底座为与轮辋配合安装的环形结构,支撑底座的外侧分布有沿圆周方向的、至少一条与滚动体滚动接触的支撑座滚动沟槽。
在本发明中:所述滚动外圈的内侧分布有与支撑底座相对应的滚动外圈沟槽,滚动外圈的圆周外侧设有散热孔结构。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滚动体为至少两个的球形或圆柱形结构,内侧与支撑底座的支撑底座滚动沟槽滚动接触,外侧与滚动外圈的滚动外圈沟槽滚动接触,滚动体通过保持架约束为一个整体,由滚动外圈的沟槽和滚动接触的滚动沟槽构成一组滚动沟槽对,同组滚动沟槽对的滚动体沿圆周等角度分布,不同组滚动沟槽对的滚动体同角度或等角度差值分布。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自锁装置包括第一自锁杆、第二自锁杆、第一自锁杆压缩弹簧、自锁销压缩弹簧和自锁销,所述第一自锁杆和第二自锁杆沿轮胎半径方向安装在所述滚动外圈、保持架和支撑底座三个组成部件的同轴线的自锁杆安装孔内,第一自锁杆的下方设有第一自锁杆压缩弹簧,所述自锁销安装在第二自锁杆的锁止口方向,并与自锁销压缩弹簧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发明在轮胎低压或者零压行驶工况时,内支撑装置在轮胎力的作用下可绕轮辋滚动,有效解决橡胶胎面与内支撑体之间剧烈的摩擦生热问题,散热性能良好,能提高安全轮胎续驶里程;
2. 在安全轮胎标准气压工况,本发明在自锁装置的锁止作用下,限制了绕轮胎轴线的转动自由度,不会对轮胎带来动态扰动;
3. 本发明较传统的安全轮胎内支撑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重量轻和机动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自锁杆安装孔和锁止口的位置分布图。
其中:1.车轮螺栓孔;2.轮辐;3.轮辋;4.支撑底座;5.滚动体;6.保持架;7.滚动外圈;8.轮胎胎面;9.第一自锁杆;10.第二自锁杆;11.自锁销;12.自锁销压缩弹簧;13.第一自锁杆压缩弹簧;14.散热孔;15.滚动外圈沟槽;16. 支撑底座滚动沟槽;17.自锁杆安装孔;18.锁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对本发明创造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76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胎压监测的客车侧翻预警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耕耘机驱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