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石三轴外压和孔内液压耦合加卸荷试验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20870.9 申请日: 2016-04-11
公开(公告)号: CN105784493B 公开(公告)日: 2018-06-29
发明(设计)人: 王少锋;李夕兵;周健;冯帆;陈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12 分类号: G01N3/12
代理公司: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邓建辉
地址: 410083 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卸荷系统 伺服系统 内压 围压 压电 卸荷试验 液压耦合 非均匀 切向 三轴 外压 卸荷 轴压 岩石 进出油通道 功能独立 环向分布 径向应力 上下盖板 上下密封 伺服调节 应力路径 油腔通道 保护胎 活塞杆 加载块 围压囊 压力室 应力场 构建 加载 弯管 岩样 油缸 底座 协同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岩石三轴外压和孔内液压耦合加卸荷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围压加卸荷系统、孔内液压加卸荷系统、轴压加卸荷系统等四大部分;

所述的底座包括用于支撑孔内液压加卸荷系统的底座板(1)和用于支撑围压加卸荷系统的四个圆柱形支柱(2);

所述的围压加卸荷系统由压力室(4)、用于储集围压加卸荷系统液压油的围压囊(6)、安设在所述的围压囊(6)和所述的压力室(4)内壁之间的用于保护所述的围压囊(6)的保护胎(5)、安设在所述的围压囊(6)低位的进油通道(18)、安设在所述的围压囊(6)高位的出油通道(17)以及与所述的进油通道(18)和所述的出油通道(17)连通的围压电液伺服系统(21)组成;

所述的孔内液压加卸荷系统包括:放置在岩样中心孔洞内两端开口的内压囊(10)、用于密封所述的内压囊(10)的开口的上下密封构件、上部“L”型出油弯管(15)、下部“L”型进油弯管(19)、开有槽口(14)供弯管通过并且其间隙用支撑块(16)填充的上盖板(8)和下盖板(3),以及与所述的上部“L”型出油弯管(15)和下部“L”型进油弯管(19)连通的内压电液伺服系统(20);

所述的轴压加卸荷系统由用于将轴压均匀作用于岩样上的加载块、能够上下移动与所述的加载块连接的活塞杆(26)、油缸(27)、与所述的油缸(27)连通的上部油腔通道(28)和下部油腔通道(29),以及与所述的上部油腔通道(28)和下部油腔通道(29)连通的轴压电液伺服系统(22)组成;所述加载块带动所述上盖板(8)向下运动将轴压作用于试样上;

所述的上下密封构件由分别安放在内压囊(10)的开口内外的带有弧面的内锁紧(11)和外锁紧(12),以及用于压紧内外锁紧密封所述的内压囊(10)的开口的压紧螺母(13)组成;

所述的压力室(4)、上盖板(8)、下盖板(3)和岩样之间的接触面密切配合,防止所述的围压囊(6)或者所述的内压囊(10)在高压条件下从接触缝隙中挤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三轴外压和孔内液压耦合加卸荷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载块由与所述的上盖板(8)接触的下加载板(23)、与所述的活塞杆(26)连接的上加载板(24)、以及将所述的下加载板(23)和所述的上加载板(24)连接起来并保证两者能够相对移动进行接触调节的连接弹簧(25)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石三轴外压和孔内液压耦合加卸荷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板(1)、下盖板(3)、围压囊(6)、内压囊(10)、岩样、上盖板(8)、下加载板(23)、上加载板(24)、活塞杆(26)和油缸(27)的中轴线重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08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