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生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2809.8 | 申请日: | 2016-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万书波;郭峰;张佳蕾;李新国;范仲学;杨莎;耿来云;孟静静;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产可达亩产800公斤的一种花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约1500万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约7500万吨,我国也是花生的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就单产而言,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我国花生单产增长趋势明显,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0公斤/亩,增长到目前的238.67公斤/亩(国家统计局2014年花生单产),约为世界平均单产水平的2倍,与美国单产水平相当,部分年份已经超过美国,与阿根廷相比,我国花生的平均单产水平基本保持了20%左右的优势;与印度相比,我国花生在生产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基本保持在印度平均单产水平的2-3倍,但与单产水平较高的以色列差距较大(400公斤/亩以上),因此我国单产提升的空间很大,有待进一步挖掘。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国花生面积常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各年度增减的比例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加花生产能,提高花生单产水平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我国花生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和南部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等地,近几年东北地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大体可分为两大产区,即北方生产区和南方生产区,北方花生生产区的面积、总产分别占全国的60%和65%以上,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单产较高,尤其是山东、河南花生单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山东花生单产有记录以来创造多次全国高产纪录。1983年,山东省蓬莱县南王镇矫格庄村曾创下花生亩单产746.3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2014年,莒南县板泉镇攻关田亩产达到752.6公斤(实收1亩),刷新了我国花生单产新纪录;特别是2015年,研究试验的高产田创造了782.6公斤/亩(实收1亩)全国纪录。但亩产800公斤以上的种植技术还很缺乏。
发明内容
针对现在技术中亩产不能达到800公斤花生高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根据亩产800公斤花生产量目标、生长环境、需肥水特点、群体发育动态等特征,试验研究出一种亩产800公斤花生栽培方法。
本发明根据上述亩产800公斤栽培特征,从种子选择与处理、地块选择、施肥耕作、田间管理、到田间收获等环节创新发展,组装成完整的栽培技术,实现花生高产目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花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地块选择
选择至少2年内未种过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的轻沙壤土生茬地;
土壤的理化指标如下:土壤容重每立方厘米1.2~1.3克,总孔隙度50%,有机质0.85%以上,全氮0.06%以上,全磷0.05%以上;每公斤土样中水解氮不低于50毫克,速效磷不低于22毫克,速效钾不低于55毫克,代换性钙不低于1.4克;土层深厚超过50厘米;
2)施肥深耕
每亩按以下重量称取肥料:有机肥5000~6000公斤、微生物菌肥80~100公斤,树脂包膜控释尿素35公斤,尿素8公斤,钙镁磷肥70公斤,硫酸钾肥35公斤,硫酸锌、硼砂各1公斤;
冬耕或早春耕超过30厘米,同时施加上述全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2/3树脂包膜控释尿素、2/3尿素、2/3硫酸钾、以及1/3的钙镁磷肥和杀虫剂5公斤3%辛硫磷颗粒剂,剩余的肥料留作种肥在旋耕起垄前撒施入地面,使其能分布在10厘米的结实土层内;
3)种子处理
a)选种
选择晚熟品种的1级米作为种子;
b)发芽试验
在花生种中随机取10组花生种,每组20粒,35~40℃温水中浸泡4小时,捞出分别放在10个带盖磁盘中,花生上下各垫2层湿纱布,25℃恒温催芽22~24小时,要求发芽率达到100%;
c)种子处理
(1)用毒死蜱、吡虫啉或多菌灵拌种,晾干种皮;用种子重量0.2~0.4%的钼酸铵,制成0.4~0.6%的溶液,用喷雾器直接喷到上述种子上,边喷边伴匀,晾干种皮后播种;
4)适时、适墒播种
5厘米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土壤含水量为60—70%;若需灌溉采用膜下滴灌;
5)播种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2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中药渣栽培富有机硒白灵菇的方法
- 下一篇:芦荟的高效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