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定复合型蚀变岩/带综合变形模量参数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3701.0 | 申请日: | 2016-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6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梅稚平;杨静熙;张世殊;李小波;吉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李凌峰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定 复合型 蚀变岩 综合 变形 参数 获取 方法 | ||
1.一种特定复合型蚀变岩/带综合变形模量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对蚀变岩/带宏观地质特征、内部各蚀变岩体宏观力学性状、岩石学特征进行调查与测试;
B.根据地质调查与测试结果,针对调查区内具代表性的蚀变岩/带内部蚀变岩体矿物成分、组成及含量,结合工程地质性状进行蚀变类型工程地质划分,针对具体的蚀变岩/带进行不同蚀变类型区域划分;
C.根据蚀变岩/带内不同蚀变类型地质划分结果,对各蚀变类型区域范围内蚀变岩体进行变形试验测试,获取各划分区域不同类型蚀变岩体相应的变形模量;
D.根据各划分区域不同类型蚀变岩体相应的变形模量,结合各蚀变类型岩体区域面积,计算获取复合型蚀变岩综合变形模量参数,其中,所述蚀变类型区域包括三类,计算获取复合型蚀变岩综合变形模量参数的步骤如下;
D1.计算蚀变岩/带各蚀变类型区域变相模量平均值作为各蚀变类型岩体的试验标准值;
D2.通过地质调查获取各蚀变类型岩体区域面积,计算各蚀变类型岩体出露面积与总蚀变岩面积的比值;
D3.通过变形等效计算公式换算复合型蚀变岩综合变形模量,具体公式为:
式中:E表示复合型蚀变岩综合变形模量,EA、EB、EC分别表示A、B、C蚀变类型岩体变形模量试验标准值,α、β、γ分别表示A、B、C蚀变类型岩体面积占比,α+β+γ=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定复合型蚀变岩/带综合变形模量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包括:
A1.对蚀变岩/带进行宏观地质性状调查,包括蚀变岩/带产状、规模、延伸、分布规律,以及内部各蚀变岩体颜色、分布规律、形态、物质成份、锤击强度及亲水性;
A2.选取调查区内各类具代表性蚀变岩/带进行岩石磨片及X粉晶衍射试验,查明蚀变岩矿物种类、组成及含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定复合型蚀变岩/带综合变形模量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进行蚀变类型工程地质划分后,若蚀变岩/带符合特定复合型蚀变岩/带条件,则对条件符合的花岗岩化-粘土岩化复合型蚀变岩/带进行蚀变类型区域划分,具体条件为:
蚀变岩/带内分布两种或两种以上蚀变类型岩体;
蚀变岩/带内各蚀变类型岩体呈“耦合、混杂、包裹”式分布,其分布形态不能划分为独立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行分类研究;
蚀变岩/带内各种蚀变类型岩体存在一定的力学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37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扫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烘丝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用于谷物膨化食品的膨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