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及磁浮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6315.7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1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鑫;龙志强;文艳晖;黄号凯;范成鑫;侯圣杰;矫岩峻;林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3/04 | 分类号: | B60L13/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护航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3220 | 代理人: | 莫晓齐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砚瓦***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接触 供电 耦合 装置 | ||
1.一种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
接收端由多匝矩形线圈螺旋状串联而成,接收端通过与地面平行的接收端支架安装在列车一侧悬浮电磁铁下方;
发射端由两根相互平行长直电缆构成,两根长直电缆的初始端与逆变器输出端相连,两根长直电缆的末端相连,发射端通过发射端支架与地面平行的安装在导轨外侧,所述导轨与安装接收端的悬浮电磁铁位于列车同侧,所述发射端位于接收端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的两根平行长直电缆间距20cm,接收端的矩形线圈短边与列车前进方向相垂直,短边长度为发射端的两根平行长直电缆间距的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的两根平行长直电缆的中心线和接收端的矩形线圈短边的中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间隙值与悬浮电磁铁与F轨之间间隙值之和等于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电磁铁上设置有安装孔,接收端支架在安装孔处通过固定装置与悬浮电磁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支架可以调节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的矩形线圈铺设在由铁氧体条和环氧树脂条组成的矩形磁保护支架表面;在靠近矩形磁保护支架的内铺设与列车前进方向垂直的铁氧体条,其中靠近支架边框处的铁氧体条不间断铺设,其余部分铁氧贴条均匀等间距铺设;在矩形磁保护支架的中间位置部位,沿列车前进方向铺设两道铁氧体条,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的铁氧体条和与列车前进方向垂直的铁氧体条相连接,将与与列车前进方向垂直的铁氧体条间隔开,相邻铁氧体条间用环氧树脂条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悬浮转向架上的悬浮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测量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的间隙。
9.一种磁浮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浮列车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浮列车,所述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有多个,可设置在磁浮列车同侧或两侧,多个非接触供电耦合装置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63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椅解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制动装置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