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8263.7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9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陆禕敏;沈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44 | 分类号: | H01Q1/44;H01Q1/36;H01Q1/42;H01Q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移动 终端 金属外壳 混合 天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窗口,所述天线窗口设于金属外壳上且为闭合开口的非金属填充结构,所述天线窗口内设有天线支节,所述天线支节的一个分支与接地线连接,另一个分支与信号端连接。该混合天线通过在移动终端的金属壳体上设置闭合开口的天线窗口,替换了传统的天线窗口为开口结构的实施方式,即将传统的“U”型窗口替换为“O”型窗口。本发明的天线具有可以显著减小天线窗口的面积,将天线窗口的形状改为闭合的结构,大大改善了金属外壳的结构强度。同时,该天线的性能优异,使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所追求的时尚新颖的外形和优异性能的兼顾成为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天线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
背景技术
金属具有结构强度高、外观靓丽、有质感等优势,在ID的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以市场上很多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纷纷开始采用金属外壳,甚至全金属外壳的设计。而众所周知,天线的辐射受到周边的金属影响巨大,越来越多的使用金属势必成为天线设计的一大难点。本发明即针对目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中天线的现状,在大面积覆盖金属外壳甚至全金属外壳的环境下,通过一种混合式的天线设计,实现了金属外观,强度和天线性能的多方面平衡,对推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工业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图1所示,现有的金属外壳天线的形式为在外壳100上设置窗口101、102(塑料填充部分)的形式,为了考虑天线的工作性能,天线辐射窗口呈“U”型的一端开口的形式,以保证天线在顶端辐射的自由度。这样虽然能保证一定的天线的性能,但是需要比开较大的窗口(仅以WiFi天线为例,通常就需要40*15mm以上的塑料填充窗口),容易破坏系统整体的结构强度,天线本身的性能也会受到窗口的大小和周围的金属壳体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天线不能兼顾外形及工作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天线的尺寸过大影响整体结构强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包括天线窗口,所述天线窗口设于金属外壳上且为闭合开口的非金属填充结构,所述天线窗口内设有天线支节,所述天线支节与信号端连接。
较佳地,所述天线窗口为闭合的矩形、“o”型、菱形或其他不规则的闭合结构。
较佳地,所述接地线为环状的铜箔或铝箔,用于连接金属外壳及天线支节。
较佳地,所述天线支节为具有两个分支的“п”型金属结构,所述“п”型金属结构的一个分支与接地线连接,另一个分支与所述信号端连接;或所述天线支节仅具有一个与所述信号端连接的分支。
较佳地,还包括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用于连接所述天线支节及信号端。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通过在移动终端的金属壳体上设置闭合开口的天线窗口,天线窗口内设置天线支节的方式,替换了传统的移动终端金属壳体上天线窗口为开口结构的实施方式,即将传统的“U”型窗口替换为“O”型窗口。本发明的天线具有可以显著减小天线窗口的面积,将天线窗口的形状改为闭合的结构,大大改善了金属外壳的结构强度。同时,该天线的性能优异,使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所追求的时尚新颖的外形和优异性能的兼顾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金属外壳天线结构形式;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形式;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实施例一的金属外壳混合天线的低频电流分布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8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