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流条对称式10KVA家用储能电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9312.9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6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田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峰谷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2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对称 10 kva 家用 电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条对称式10KVA家用储能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充电效率,特别是导流条对称式10KVA家用储能电源系统的充电效率,现在提出一种家用储能电源系统,其包括一太阳能板,一与所述太阳能板连接的切换单元,一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的蓄电池组,一与所述蓄电池组相连的侦测单元,以及一分别与所述侦测单元及所述切换单元相连的控制器,以此能有效利用太阳能。
另外在控制器运行过程中,为了防尘往往带有金属防尘罩,而要让控制器冷却而在金属防尘罩的外壁上还设置着金属鳍管来去除热量,实现制冷效果,目前的金属鳍管通常为均匀分布,彼此间保持着距离且彼此间带有沟槽,温度高的空气依赖着金属鳍管间的沟槽限定的空间来进行流动实现冷却,而具体运行期间,往往要发生冷却的空间不能给予很大的空气驱动作用,而不要发生冷却的空间的空气驱动作用却不小,使得冷却效率很低。特别是升温气流被送走的效率也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导流条对称式10KVA家用储能电源系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冷却设备无法短时间内把它自身的温度降下来、使得控制器温度超出正常工作温度、将导致控制器的性能与效率降低、防止颗粒物侵袭与抗静电性能不好、升温气流被送走的效率也低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流条对称式10KVA家用储能电源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导流条对称式10KVA家用储能电源系统2100,包括一太阳能板210,一与所述太阳能板210连接的切换单元22,一与所述切换单元220连接的蓄电池组230,一与所述蓄电池组230相连的侦测单元240,一与所述侦测单元240及所述切换单元相连的控制器250;
另外还包括金属罩体,所述金属罩体内安装着控制器250,所述金属罩体外壁上架设着制冷件A1和铝合金条A2,所述制冷件A1包括两个以上相互间保持有距离的金属鳍管A11与安装在金属鳍管A11边壁的导流条A12,面对金属鳍管A11架设有送气机,所述导流条A12上带有贯通槽A111,所述导流条A12的下壁带有定位口A13,所述铝合金条A2的水平投影为两个并列的横向条状带与一个弧形带,所述弧形带两头分别同两个并列的横向条状带的一头相连接,所述铝合金条A2的一头透过贯通槽A111且把金属鳍管A11联结起来,所述铝合金条A2的另一头位于定位口A13中,所述导流条A12同水平面之间保持着大于0的夹角;所述金属鳍管A11上的导流条A12的数目为一对,所述一对导流条A12为镜像对称结构。
本发明经由在所述金属鳍管A11上安装导流条A12,结合导流条A12把送气扇送来的气流引流至所述金属鳍管A11的设定位置,改善冷却效果;还有经由铝合金条A2把所述金属鳍管A11的热高效传递到上部,使得冷却速度更有效率。一根导流条A12可把气流引流至金属鳍管A11的当间,改善金属鳍管A11的当间位置的冷却效率,另一条导流条A12可把气流引流到所述铝合金条A2旁,提高送走升温气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导流条对称式10KVA家用储能电源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金属鳍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部分部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一太阳能板210,一与所述太阳能板210连接的切换单元22,一与所述切换单元220连接的蓄电池组230,一与所述蓄电池组230相连的侦测单元240,一与所述侦测单元240及所述切换单元相连的控制器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峰谷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峰谷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9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能系统及其配电系统
- 下一篇:新型蓄电池欠压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