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环保水产养殖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9398.5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师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师楚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污水处理 功能 环保 水产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环保水产养殖池。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产的排泄物以及剩余的饲料会在养殖池内不断累积造成养殖池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的健康以及降低水产的产量。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中,通常需要在养殖池的附近建立净化池进化水质,然而这需要额外占用大量空间,加重前期投资负担。此外,现有的养殖池通常由自然形成的水体(如自然湖或自然水池)或者人工水体改造而成,其占用的空间较大,在养殖池的选址问题上地形因素也严重限制了其选择的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能力强,养殖密度高的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环保水产养殖池。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环保水产养殖池,包括有环形的处理池,该处理池的內围构成了养殖池的池壁,所述处理池沿着其周向依次划分为首尾相接的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消毒池,并且处理池内的水依次流经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消毒池,所述养殖池的池底开有排污口,该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连通至缺氧池,同时在消毒池上设有接通至养殖池的回流管,以形成养殖池与处理池之间的循环。
采用上述结构后,养殖池的池壁由处理池的內围构成,在构成处理池的同时构成养殖池,可适用于多种地形。处理池环绕养殖池,其结构紧凑缩小占地面积。养殖池内的污水及污泥通过池底的排污口抽入处理池内,污水在处理池内依次经过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进行处理,通过缺氧池、厌氧池和好氧池内的微生物分解其有机污染物,最后污水流入消毒池中进行消毒杀灭污水内的细菌,最后通过回流管道回流至养殖池中,污水通过在处理池和养殖池中不断循环进行持续净化处理,使养殖池内的水质保持在良好水平,从而提高养殖密度。
优选地,所述处理池由多个弧形的处理池组件组装而成,各处理池组件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便于养殖池转移和搭建。
优选地,各处理池组件之间以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可使各理池组件之间稳定连接,同时也使管道之间的密封性更良好。
优选地,所述养殖池的池底为下凹的弧面型结构,其中排污口开设于池底中心最低处。养殖池的池底为下凹的弧面型结构更有利于污泥往排污口积聚从而通过排污口排走。
进一步,所述处理池和养殖池上盖封有保温罩。
进一步,所述缺氧池连接有蛋白质分离器。
进一步,所述消毒池内设有紫外灯。
进一步,所述回流管沿养殖池切向排水。有利于养殖池的水流形成环绕养殖池的环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发明的养殖池和处理池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养殖池与处理池的连接原理图。
其中,1-养殖池,2-处理池,21-缺氧池,211-蛋白质分离器,22-厌氧池,23-好氧池,24-消毒池,241-紫外灯,3-排污管道,4-回流管,5-保温罩。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环保水产养殖池1,包括有环形的处理池2,以及位于处理池2环内中空部分的养殖池1,其中该处理池2的內围构成了养殖池1的池壁,养殖池1的池底为下凹的弧面型结构,其中排污口开设于池底中心最低处,养殖池1的池底为下凹的弧面型结构更有利于污泥往排污口积聚从而通过排污口排走,此外在处理池2和养殖池1上盖封有保温罩5。
处理池2由多个弧形的处理池2组件组装而成,便于养转移和搭建,各处理池2组件之间以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可使各理池组件之间稳定连接,同时也使管道之间的密封性更良好。处理池2沿着其周向依次划分为首尾相接的缺氧池21、厌氧池22、好氧池23和消毒池24,在本实施例中缺氧池21连接有蛋白质分离器211,消毒池24内设有紫外灯241。处理池2内的水依次流经缺氧池21、厌氧池22、好氧池23和消毒池24,所述养殖池1的池底开有排污口,该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3连通至缺氧池21,同时在消毒池24上设有接通至养殖池1的回流管4,以形成养殖池1与处理池2之间的循环。在本实施例中,回流管4沿养殖池1切向排水,有利于养殖池1的水流形成环绕养殖池1的环流,使污泥随着环流向养殖池1的中心积聚,通过排污口排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师楚,未经陈师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9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