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9468.7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7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景洪;黄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钟武平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间隙 内胀式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属于钢管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间隙内胀式密封圈主要采用双唇边结构。在预压通道通入高压水时,双唇边贴紧密封圈安装槽两边,在预密封时起到密封作用,并使密封圈沿周向胀起,使密封圈的外径贴紧钢管内孔。当密封圈胀起的过程中,双唇边和密封圈安装槽有相对滑动,造成双唇边的磨损。双唇边结构,唇边相对密封圈的其他位置是最薄弱的地方,在使用过程中或安装过程中,唇边出现损坏,就导致密封圈失效而报废。双唇边结构需要严格控制密封圈安装槽的安装尺寸公差,给安装、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使用寿命长,安装精度要求不高的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大间隙内胀式密封圈的预压通过由双唇边改成环形中空槽结构。只要往环形中空槽内通入高压水,密封圈就像轮胎一样慢慢胀起,最终密封圈两侧贴紧密封安全槽两侧,以及密封圈外径贴紧钢管内孔。
一种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由密封圈、销轴、支撑角块、支撑块、接头、模具组成,密封圈是放置在模具的密封安装槽内,密封圈上的接头与模具的通孔对正,其右端面是靠近试压液体一侧,支撑角块、支撑块与销轴安装在密封圈左侧,使密封圈在高压力下也不会被挤出,实现密封圈的高压密封的作用。
密封圈预压通道口嵌入快接接头,要求粘合紧密,承受高压而不漏水。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沿用现大间隙内胀式密封圈的支撑角块、支撑块、销轴结构。密封圈右侧是承受压力侧,左侧是安装支撑角块、支撑块、销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环形中空槽结构,避免了双唇边结构对密封圈安装槽尺寸公差要求严格,使安装与加工带来方便。而在环形中空槽内通入高压水时,中空槽慢慢胀大,使密封圈两侧贴紧密封安装槽两侧,所产生的滑移的很小的,不宜损坏密封表面,大大提高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安装在模具后和试压钢管配合使用时加压密封前的示意图。
附图3是图2加压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中:密封圈1、销轴2、支撑角块3、支撑块4、接头5、充液管6、模具7、钢管8。
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由密封圈、销轴、支撑角块、支撑块、接头、模具组成,密封圈1是放置在模具7的密封安装槽内,密封圈1上的接头5与模具7的通孔对正,充液管6与接头5连接紧密。其右端面是靠近试压液体一侧,如果没有施加预压,密封圈外径部位与钢管8内孔分离,有较大的间隙。施加预压后,高压水从充液管6通入密封圈1的中空环形槽内,中空环形槽胀大,使密封圈1外径部位与试压钢管6内孔接触,起到密封作用,其中支撑角块3、支撑块4与销轴2的使用工况与现有大间隙内胀式密封一致,安装在密封圈1左侧,使密封圈1在高压力下也不会被挤出,实现密封圈的高压密封的作用。
参照附图3结合附图1与附图2,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圈放置在模具7的密封安装槽内。图3所示的新型大间隙内胀式密封圈在预压压力Po作用下,通过往充液管6通入高压水,使密封圈1环形中空槽注满高压水后慢慢胀大,密封圈1两侧贴紧密封安装槽两侧,密封圈1外径贴紧试压钢管8的内孔。支撑块4、和支撑角块3也随着胀开,顶至试压钢管8内壁。密封圈1在试验压力P的作用下,紧紧压在支撑块4和支撑角块上,而不会被挤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未经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94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