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硫压缩机专用的中、低压过滤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1023.2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5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裴茂妍;李陈;郑国毅;刘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晨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6 | 分类号: | F04B39/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李春芳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低压 过滤 分离器 | ||
本发明记载了抗硫压缩机专用的中、低压过滤分离器,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连接的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中的接管,接管为小头部和大头部组成的变径结构,大头部的外径沿大头部的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下壳体内腔设置有支撑板,小头部与支撑板连接;下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上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的进气口正对小头部和大头部的连接处;接管与下壳体间形成第一通道,接管内腔形成第二通道,接管的上端与出气管间形成第三通道。在本发明中,接管为变径结构,在进入时由于通流面积小气流经挤压流速较快,气流折返向上进入接管后因接管的内部通流面积较大,气体流速将逐渐降低至最小范围,能更好地实现石油井口气的液气分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抗硫压缩机专用的中、低压过滤分离器。
背景技术
油田井口天然气,也称为伴生气或井口气。随着油田生产开发技术的深入,从天然气井开采出来的井口气中常常混合有液态水、固体颗粒、水蒸气和重烃等杂质,由于井筒内存在少量的液体就可增加气井产层的回压,井底积液将会造成气井产气量的减少甚至停产,严重影响气田的高效开发,降低气井开采期和气藏的最终采集率。因此,汽液分离及其处理问题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再者,为保证天然气的安全输送和高效使用,必须把这些杂质从天然气中分离剔除。国家标准GB-17820规定天然气输送的水露点比当地最低环境温度低5℃,烃露点低于当地最低温度。
现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抗硫压缩机对石油井口气进行压缩处理,再将冷却后的气体送入分离器中进行液、气分离和过滤。现有的压缩机如申请号为201120324915.X的背景技术所记载的一样,常采用活塞式压缩机来压缩天然气,活塞式压缩机通过驱动机带动飞轮、曲轴做旋转运动,曲轴再带动连杆,使得十字头部件和气缸中的活塞做往复移动,与进气气源连通的进气阀进气,经过活塞压缩后,排气阀排气,并输送至另一侧的气缸进行压缩,然后天然气压缩机排气,排入的气体再进入低压过滤分离器中进行液、气分离和过滤。
现有的抗硫压缩机专用的中、低压过滤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气口、出气口、接管、滤芯以及中间接板,其内部的接管为等径接管,其缺陷在于:气体在流动过程中,流速恒定不变,石油井口气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及重烃类物质很难分离彻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中、低压过滤分离器分离效果不佳的缺陷,本发明特提供一种抗硫压缩机专用的中、低压过滤分离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抗硫压缩机专用的中、低压过滤分离器,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连接的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中的接管,接管为小头部和大头部组成的变径结构,大头部的外径沿大头部的轴向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下壳体内腔设置有支撑板,接管的小头部与支撑板连接;下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上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正对小头部和大头部的连接处;所述接管与下壳体间形成第一通道,接管内腔形成第二通道,接管的上端与出气管间形成第三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连通。在本方案中,冷却后的气流从大头部和小头部的连接处进入下壳体后,由于大头部与下壳体间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少,气流在不断的挤压下局部流速将提高,随后,气流将快速向下运动并从接管下端开口进入接管内,由于接管的内部通流面积较大,气体流速将逐渐降低至最小范围,此时,气体从出气管排出,气流中的液体及重烃类物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与气体分离。
还包括设置在接管中的滤芯。所述下壳体的内腔下部设置有导流罩。硫化氢是一种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物,不仅会对金属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方案中滤芯的设置用于避免石油井口气中硫化氢以及经硫化氢腐蚀而成的铁锈等杂质进入出气管,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的上端设置有接板,接板与支撑板进行法兰连接。本方案中,接板与支撑板采用法兰连接,使得滤芯的更换方便,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根据不同的过滤精度及尺寸需求,加工多个型号的接板来配用不同型号的滤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晨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晨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1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夏供冷冬供热冷热电三联供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高效排污节能电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