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延信道下天线数据合并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2331.7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2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李军;李杰;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H04L25/02;H04B17/3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天线 数据 合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延信道下天线数据合并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根据所述SRS,获取信道响应、所述信道响应对应的信道时延及时延扩展;根据所述时延扩展,调整信道估计的粒度,获得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按照所述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根据所述信道时延,对所述信道响应进行时延补偿,获得时延补偿后信道响应;根据所述时延补偿后信道响应,对接收到的天线数据进行补偿,并对补偿后的天线数据进行合并。该方案可以改变数据合并过程的计算量,使计算过程更容易实现,进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延信道下天线数据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为对抗衰落产生的影响,分集接收是常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移动环境中,通过不同途径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其衰落情况是不同的。移动无线信号的衰落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来自因地形造成的阴影衰落,使得接收的信号平均功率在一个较长空间或者时间内发生波动;一个来自多径传播使得信号在一个较短的距离上信号强度发生急剧的变化。
在一个较短距离上接收移动的无线信号,信号衰落在时间、频率、空间、角度和极化都呈现独立性。利用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可以得到衰落独立的多个信号。在获得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之后,需要对他们进行合并处理。合并的作用就是把经过相位调整和时延之后的各个支路信号相加,使得信噪比得到改善。而在信息传输中,信道时延或者时延扩展很大的情况下,载波之间的相位变化很大,需要以较高的粒度对天线进行补偿,这样会增加系统的运算量和系统的复杂性,不利于通信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延信道下天线数据合并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信道时延或者时延扩展较大的情况下,系统的运算量和复杂性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延信道下天线数据合并的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所述SRS,获取信道响应、所述信道响应对应的信道时延及时延扩展;
根据所述时延扩展,调整信道估计的粒度,获得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
按照所述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根据所述信道时延,对所述信道响应进行时延补偿,获得时延补偿后信道响应;
根据所述时延补偿后信道响应,对接收到的天线数据进行补偿,并对补偿后的天线数据进行合并。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时延扩展,调整信道估计的粒度,获得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调整信道估计的粒度,获得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
l=f(TA2)
其中,TA2表示时延扩展,f为一个反比例函数,l为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
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根据所述信道时延,对所述信道响应进行时延补偿,获得时延补偿后信道响应,包括:
根据所述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确定在每一所述调整后信道估计粒度下,所述信道响应所对应的载波索引k;
根据以下公式对所述信道响应进行时延补偿,获得时延补偿后信道响应:
其中,TA1表示信道时延,kaRx表示天线索引,H(k,kaRx)表示第k个载波上对应第kaRx个天线的信道响应,j表示虚数单位,H'(k,kaRx)表示时延补偿后信道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2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互质阵列的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
- 下一篇:保证遥控单机主备互锁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