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轻松滤除茶叶渣的功夫茶泡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3908.6 | 申请日: | 2016-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0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罗叶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叶叶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299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松 茶叶 功夫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夫茶泡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轻松滤除茶叶渣的功夫茶泡杯。
背景技术
功夫茶泡杯通常由杯体和杯盖组成,杯体底端的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环形底座,杯盖顶端的中部设有与食指适配的凹槽,杯盖的外径小于杯体杯口的外径。泡茶时,将采用放入杯体内,冲入适量的开水,浸泡片刻即可倒出饮用。倒茶时,食指摁压在杯盖顶端中部的凹槽内,拇指和其余手指分别捏住杯体的两侧,将杯体倾斜,通过调节杯盖与杯口之间缝隙的大小控制茶水流量,同时对茶叶渣进行过滤。由于杯体和杯盖非常烫手,一般人难以熟练掌握倒茶的动作要领,常常导致茶叶渣滤除不彻底,茶水还会由于流量过大而洒出茶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夫茶泡杯,不仅便于控制茶水流量,还能轻松滤除茶叶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能轻松滤除茶叶渣的功夫茶泡杯,包括材质为陶瓷或玻璃的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底端的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环形底座,所述杯盖顶端的中部设有与食指适配的凹槽,杯盖外沿的下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外径小于杯体杯口的外径,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所述凹槽内的底端设有圆凹孔,所述圆凹孔的下端设有相通的圆通孔,所述圆通孔的内径与挡圈的内径相同但小于圆凹孔的内径,带头部的圆柱向下插入圆凹孔内并从圆通孔的下端伸出。
所述的圆凹孔的上端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下方的圆柱的外径端设有一体成型的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外径大于挡圈和圆通孔的内径但小于圆凹孔的内径,限位圈下方的圆柱的外径端上套设压缩弹簧。
所述的圆柱伸出圆通孔的外径周圈设有均布的3-5条辐条,所述辐条的弧形与杯盖下端的弧形一致,辐条的末端与带环形滤网的环形滤网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滤网的目数为80-150目。
所述的环形滤网框的高度尺寸与圆环的高度尺寸相同,环形滤网框的外径小于圆环的内径1-3mm。
所述的圆柱、辐条、环形滤网和环形滤网框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食指摁压圆柱的头部时,环形滤网框向下突出于圆环的下方,滤除茶叶渣的茶水通过环形滤网流入茶杯;松开手指,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环形滤网框向上退回至圆环内,有利于杯盖保持泡杯内茶水的水温。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不仅便于控制茶水流量,还能轻松滤除茶叶渣。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环,2-圆凹孔,3-限位圈,4-圆柱,5-头部,6-凹槽,7-挡圈,8-压缩弹簧,9-圆通孔,10-杯盖,11-辐条,12-环形滤网,13-环形滤网框,14-杯体,15-环形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设计制造一种能轻松滤除茶叶渣的功夫茶泡杯,包括材质为陶瓷的杯体14和杯盖10,杯体14底端的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环形底座15,杯盖10顶端的中部设有与食指适配的凹槽6,杯盖10外沿的下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圆环1,圆环1的外径小于杯体14杯口的外径,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凹槽6内的底端设有圆凹孔2,圆凹孔2的下端设有相通的圆通孔9,圆通孔9的内径与挡圈7的内径相同但小于圆凹孔2的内径,带头部5的圆柱4向下插入圆凹孔2内并从圆通孔9的下端伸出。
圆凹孔2的上端设有挡圈7,挡圈7下方的圆柱4的外径端设有一体成型的限位圈3,限位圈3的外径大于挡圈7和圆通孔9的内径但小于圆凹孔2的内径,限位圈3下方的圆柱4的外径端上套设压缩弹簧8。
圆柱4伸出圆通孔9的外径周圈设有均布的4条辐条11,辐条11的弧形与杯盖10下端的弧形一致,辐条11的末端与带环形滤网12的环形滤网框13的上端固定连接,环形滤网12的目数为100目。
环形滤网框13的高度尺寸与圆环1的高度尺寸相同,环形滤网框13的外径小于圆环1的内径2mm。
圆柱4、辐条11、环形滤网12和环形滤网框13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叶叶,未经罗叶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3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