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蒸饭煲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4748.7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冯亲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亲贵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43/2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蒸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蒸饭煲。
背景技术
蒸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煲,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来进行烹饪的炊具, 其因使用方便而广泛的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电饭煲都是机械式的, 继机械电饭煲之后,电脑电饭煲也随之上市,它们不再仅仅只能煮饭,还提供 了定时、煮饭、保温以及菜单选择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了一锅多用。内胆加 涂了不沾材质,保证煮饭时更不易糊饭、沾锅。电饭煲在锅盖的设计上也有了 不少改变,更有效的保存食物中的水份及营养,不仅美味,而且营养更加丰富。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蒸饭煲的蒸饭过程如下:先将生米淘净,完了将淘净 的米和水放入蒸饭煲中的内隔中,通过蒸饭煲底部的加热盘来将米饭加热焖熟。 现有的蒸饭煲一般需要人工去淘米,不太方便,且当蒸饭煲的容量较大的时候, 就会出现放置米水比例不协调的情况,导致水多饭会糊,水少饭不熟,且米水 接触时间长还容易将米泡胀,粘团白化。
综上所述,现有必要发明一种适用于米量较大情况下的蒸饭煲,且该蒸饭 煲既不需要人工去淘米,方便便捷,也不会出现米水接触时间过长而导致的米 粒泡胀,粘团白化等现象,更不会出现放置米水比例不协调,水多饭会糊,水 少饭不熟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蒸饭煲。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蒸饭煲,包括蒸饭煲本体、供水 系统和信号控制系统,所述蒸饭煲本体内设置有淘米装置,所述供水系统和所 述蒸饭煲本体相连通,所述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信号控 制系统进行控制。
所述蒸饭煲本体包括蒸饭煲外隔、蒸饭煲内隔、加热盘和盖体,所述蒸饭 煲内隔固定设置于所述蒸饭煲外隔内部,所述蒸饭煲内隔与所述蒸饭煲外隔之 间形成空腔,所述蒸饭煲内隔上开设有直径小于米粒的孔,所述盖体盖合在所 述蒸饭煲外隔上。
所述蒸饭煲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均与 所述所述蒸饭煲外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系统相连通,所述排水口 与下水道相连。
所述供水系统为烧水保温桶,所述进水口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进水口 与自来水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烧水保温桶的开水出水口相 连通。
所述淘米装置包括淘米叶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螺旋杆,所述淘米叶 片设置于第一电机下端且受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盖体 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电机套设在所述螺旋杆上,所述螺旋杆上端和第二电机相 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立柱与横杆所形成的支架上,所述细长杆穿过所述 盖体,所述细长杆和所述盖体接触处密封设置;所述淘米叶片在第一电机的作 用下做圆周运动,同时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做相对于所述盖体的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信号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监控水位高低的水位计、用于监控温度高低的 温度计、用于监控时间长短的时间继电器和用于打开和闭合管道的电磁阀,。
所述蒸饭煲外隔的外径从其中部向底部逐渐变小。
所述蒸饭煲内隔的底端设置有将所述蒸饭煲内隔固定于所述蒸饭煲外隔上 的固定架。
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方便所述盖体打开和闭合的把手和弹簧机构。
所述全自动蒸饭煲下方设置有移动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淘米装置,使得本发明中的全自动蒸饭煲 既不需要人工去淘米,方便便捷;通过设置专用的供水系统(主要是开水的及 时供应),可以使得蒸饭煲的容量较大的时候,不会出现米水接触时间过长而 导致的米粒泡胀,粘团白化等现象;通过设置水位感应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 时间控制系统等,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放置米水比例不协调的情况,防止水多 饭会糊,水少饭不熟等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自动蒸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烧水保温桶;2、保温桶进水电磁阀;3、进开水电磁阀;4、供 水口;5、万向轮;6、蒸饭煲进水电磁阀;7、蒸饭煲外隔;8、加热盘;9、蒸 饭煲出水电磁阀;10、淘米叶片;11、立柱;12、第一电机;13、螺旋杆;14、 第二电机;15、盖体;16、蒸饭煲内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亲贵,未经冯亲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4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支撑臂托架冲孔模具
- 下一篇:一种冲裁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