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造纸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6039.2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姜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弘泰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薛端石 |
地址: | 34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造纸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净化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工厂造纸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湿法造纸工厂,从制浆到造纸各过程都需要使用和排出大量的水,排出的水称为造纸废水,废水中除一部分造纸白水参与循环使用外,多余的废水需要经过处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才能外排,因此每个制浆造纸工厂都建有污水处理车间或污水处理厂。在利用木片或稻麦草制浆的工厂必须建有碱回收设施,蒸煮木片或稻麦草产生的黑液由碱回收设施进行处理,中段废水和造纸白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使用外购商品浆造纸的工厂,没有制浆工序,故不需要碱回收,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须经过物化、生化处理才能达标排放。
然而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一般采用沉淀法,其效率低,效果差,污泥沉淀过程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当造纸工厂因场地小无法建造足够大的沉淀池时,沉淀池出水中就难免会携带一部分污泥或悬浮物。而物化污泥进入生化池不仅增大了生化池的污染负荷,而且造成生化池内无效污泥增多,降低生化效率;若最后一级沉淀池即终沉池不够大,则会造成出水悬浮物超标而达不到排放标准;同时泥饼填埋处理会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优化现有生产工艺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工厂造纸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厂造纸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水池、调节池、反应池、气浮池、生化池、沉淀池、第二气浮池、污泥池、污泥纸板机及连接管道,
废水进口与集水池连接;集水池与调节池之间设有斜网,调节池的底部出口经第一污水泵及混合器与反应池顶部的进口连接,反应池上部出口与气浮池的进口连接,第一气浮池设有两个出口,第一气浮池的上部出口经刮泥装置与污泥池连接,第一气浮池的下部出口经第二污水泵与生化池底部连接,生化池的出口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的上部出口与第二气浮池连接,第二气浮池设有两个出口,第二气浮池的上部出口经刮泥装置与污泥池连接,第二气浮池的下部出口经清水泵与三通阀连接,污泥池的出口与污泥纸板机连接。
所述生化池内水平设有一曝气管道,曝气管道的上方为生化池的好氧段,下方为生化池的厌氧段。
所述斜网设置在调节池的上部一侧由横梁支撑;斜网的倾斜出口靠近调节池的一侧设有纤维回收池。
所述反应池位于第一气浮池的上方,第一气浮池及第二气浮池的进水端均设有溶气释放装置。
所述生化池的废水出口、沉淀池的废水出口及第二气浮池的废水出口为由高而低自流设置;
所述生化池的曝气管道设置在池体1/4等高处,曝气管道与压缩空气管连接。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经第一污泥泵及三通阀,一方面回流至生化池,另一方面与污泥池连接。
所述混合器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上均设有药剂添加口。
所述污泥池的出口与污泥纸板机的连接管路上还设有第三混合器,第三混合器上设有药剂添加口。
本发明采用气浮法泥水分离效率和分离质量远远高于沉淀法,气浮池出水中的污泥或悬浮物含量大大低于沉淀池出水中的含量,因此在生化池前和污水排放前设置气浮池,不仅可减少废水进入生化池时无效污泥的带入,减轻生化池进水的污染负荷,提高生化池的生化处理效率,而且可有效降低终端出水的悬浮物含量,提高系统的单位污水处理能力;同时由于气浮池结构简单,投资小,占地小,对场地短缺的造纸工厂来说,既可以节约用地,又节省了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集水池1,斜网2,调节池3,反应池4,第一气浮池5,生化池6,沉淀池7,第二气浮池8,污泥池9,纤维回收池10,污泥纸板机11,压缩空气管12,第一污水泵31,第一混合器32,第二混合器33,第二污水泵51,第一污泥泵71,清水泵81,第二污泥泵91,第三混合器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
一种工厂造纸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水池1、调节池3、反应池4、气浮池5、生化池6、沉淀池7、第二气浮池8、污泥池9、污泥纸板机11及连接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弘泰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弘泰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6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