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重构的绳驱动串联解耦机械臂关节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6664.7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8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印亮;蒋素荣;张超;白东明;吴洪涛;陈柏;吴志恒;张磊;殷杰;华达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7/02 | 分类号: | B25J17/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重构 驱动 串联 机械 关节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可重构的绳驱动串联解耦机械臂回转关节,其特征在于:
包括回转基座(11),回转连杆(12),绳索运动解耦机构(3),导向滑轮(13),回转连杆承载轴承(14);其中回转关节的旋转轴线与回转连杆(12)轴线重合;
其中上述的绳索运动解耦机构(3)实现对后端驱动绳索的运动解耦,实现回转关节与后端关节的运动解耦;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固定轮(31)、随动轮(32)、行星轮系、主动轮(33);固定轮(31)固定不能转动,主动轮(33)可以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随动轮(32)包括随动轮主体(32-4);
上述的行星轮系包括固定齿轮(34-1)、主动齿轮(34-2),左行星齿轮(34-3)和右行星齿轮(34-4);各个齿轮的模数相同,并且固定齿轮(34-1)与主动齿轮(34-2)齿数相同,左行星齿轮(34-3)和右行星齿轮(34-4)齿数相同;固定齿轮(34-1)与固定轮(31)连接,主动齿轮(34-2)与主动轮(33)连接,左行星齿轮(34-3)和右行星齿轮(34-4)均安装于随动轮主体(32-4),绕轴线可以转动但沿自身轴线方向运动受到限制;左行星齿轮(34-3)和右行星齿轮(34-4)通过与固定齿轮(34-1)、主动齿轮(34-2)的啮合限制随动轮(32)的轴向运动和周向转动;
该机构还包括一根后端关节左驱动绳索(35-1)、一根后端关节右驱动绳索(35-2);关节左驱动绳索(36-1)、关节右驱动绳索(36-2);
上述随动轮主体(32-4)的前侧安装前侧导线盘(32-2),后侧安装后侧导线盘(32-3),前侧导线盘(32-2)和后侧导线盘(32-3)结构相同,均加工有同心圆环导线槽,同心圆环导线槽后端关节驱动绳索导线环槽;随动轮主体(32-4)上方还安装左定滑轮模块(32-11)和右定滑轮模块(32-12);左定滑轮模块(32-11)和右定滑轮模块(32-12)均为后端关节驱动绳索的导向定滑轮;
上述固定轮(31)下方和主动轮(33)下方均设置有两个与轮轴轴线平行的通孔,且通孔进行圆角处理或安装滑轮分别用于上述后端关节左驱动绳索(35-1)、后端关节右驱动绳索(35-2)的导向;
上述后端关节左驱动绳索(35-1)的前端用于与后端关节的驱动单元相连;之后先穿过固定轮(31)上的对应通孔,再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前侧导线盘(32-2)的驱动绳索导线环槽自下而上到达左定滑轮模块(32-11),再经过左定滑轮模块(32-11)换向180度,再按逆时针方向沿着后侧导线盘(32-3)的驱动绳索导线环槽自上而下,再穿过主动轮(33)上的对应通孔后,左驱动绳索(35-1)的末端与后端关节的旋转连杆相连;
上述后端关节右驱动绳索(35-2)的前端用于与后端关节的驱动单元相连;之后先穿过固定轮(31)上的对应通孔,再按逆时针方向沿着前侧导线盘(32-2)的驱动绳索导线环槽自下而上到达右定滑轮模块(32-12),再经过右定滑轮模块(32-12)换向180度,再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后侧导线盘(32-3)的驱动绳索导线环槽自上而下,再穿过主动轮(33)上的对应通孔后,右驱动绳索(35-2)的末端与后端关节的旋转连杆相连;
上述关节左驱动绳索(36-1)的前端与关节的驱动单元相连,后端与主动轮(33)固连,关节左驱动绳索(36-1)逆时针缠绕在主动轮(33)上;
上述关节右驱动绳索(36-2)的前端与关节的驱动单元相连,后端与主动轮(33)固连,关节右驱动绳索(36-2)顺时针缠绕在主动轮(33)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均指从前向后观察;
上述绳索运动解耦机构(3)的固定轮(31)与回转关节中的回转基座(11)固定连接,主动轮(33)与回转连杆(12)固定连接;
回转连杆承载轴承(14)内圈安装在回转连杆(12)上,外圈安装在回转基座(11)的轴孔中,采用轴用弹性挡圈、轴肩进行轴线固定;回转连杆承载轴承(14)承受回转关节的轴向和径向载荷;导向滑轮(13)固定安装在回转基座(11)上,对关节左驱动绳索(36-1)、关节右驱动绳索(36-2)进行导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66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