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9046.8 | 申请日: | 2016-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7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余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成鹏 |
主分类号: | B43K3/00 | 分类号: | B43K3/00;B43K2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笔。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笔,基本都是带盖笔和按压弹簧笔,但是带盖笔虽然便捷,实用性高,但是,其笔盖的局限性较大,易丢失和易损坏已经是常态,同时,笔盖所需的塑料较多,且很多都是不必要的,故此,不环保,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按压弹簧笔,做工复杂,且弹簧和小零件易丢失,并且这两种笔都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能适用于多种笔芯,尤其是长短不一的笔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方便人们使用的一种旋转拔笔。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新型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前笔壳1、笔身10和笔尾12,其所述的前笔壳1由笔头2、第一凸点4、滑行区6、第二凸点7、第三凸点8和肩部9组成,其所述的笔身10由内凸点5和内螺纹11组成,其所述的笔尾12由外螺纹13、第一卡点14、第二卡点15和透气小孔16。
进一步的,其所述的前笔壳1的握笔处设有防滑套3。
进一步的,其所述的笔身10上的内凸点5的内径小于前笔壳1上的肩部9的内径。
进一步的,其所述的笔身10内的内螺纹11远长于笔尾12上的外螺纹13,故此,笔尾12可通过螺纹,进行相对的收缩。
更进一步的,其所述的笔尾12的尾部设有透气小孔16,其所述的透气小孔16可用为笔尾12在笔身10内旋转收缩时的排气孔,具有平衡笔腔和笔芯17气压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其所述的第一卡点14和第二卡点15主要作用为固定笔芯17,使笔芯17固定于卡点上不易脱离,其所所述的第一卡点14的内径大于第二卡点15的内径,可满足不同规格的笔芯17。
更进一步的,其所述的内凸点5,当其移动到第一凸点4上时,则此时笔芯17露出,当移动到第二凸点7和第三凸点8时,则此时笔芯17收回。
更进一步的,其所述的第三凸点8略高于第二凸点7,当内凸点5移动到第三凸点8上时,则前笔壳1和笔身直接连接较为紧密,内凸点5不易脱离第三凸点8,且此时笔芯17为收回状态。
更进一步的,其所述的前笔壳1通过笔身10的尾部横穿笔身10,使肩部9一直处于笔身10内,其所述的防滑套3当前笔壳1的肩部9位于笔身10内后,再从前笔壳的笔头2处套入前笔壳1。
更进一步的,其所述的内凸点5的内径略大于滑行区6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新型笔,适合各人群使用,使用方便,能够适用于多种笔芯17,且兼容圆珠笔和中性笔,尤其是长短不一的笔芯17也可以使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可以既优化笔具的市场,又降低大众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 1 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前笔壳、2为笔头、3为防滑套、4为第一凸点、5为内凸点、6为滑行区、7为第二凸点、8为第三凸点、9为肩部、10为笔身、11为内螺纹、12为笔尾、13为外螺纹、14为第一卡点、15为第二卡点、16为透气孔、17为笔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前笔壳1、笔身10和笔尾12,其所述的前笔壳1由笔头2、第一凸点4、滑行区6、第二凸点7、第三凸点8和肩部9组成,其所述的笔身10由内凸点5和内螺纹11组成,其所述的笔尾12由外螺纹13、第一卡点14、第二卡点15和透气小孔16。
其组装方法为先将前笔壳1通过笔身10的尾部内螺纹11处横穿笔身10,使肩部9一直处于笔身10内,其所述的防滑套3当前笔壳1的肩部9位于笔身10内后,再从前笔壳的笔头2处套入前笔壳1,然后将笔芯17固定于笔尾12的第一卡点14或第二卡点15上,然后塞入笔身尾部,旋转笔尾12。
使用前的调配,首先将内凸点5移动到第一凸点4的正上方,此时,为使用状态,随后旋转笔尾12,直到笔芯17的笔尖刚好露出到合适的位置为止,随后的使用过程中,不需要重新调配旋转笔尾12,当更换了长短不一的笔芯18后,需要进行重新调配和旋转笔尾12。
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为,当使用时,将内凸点6移动到第一凸点4上方即可,当不使用时,则将内凸点6移动到第二凸点7上方即可,当需要携带或者长期不用时,可将内凸点6移动到第三凸点8上,可保证笔芯不易露出,更好的携带和保护笔芯。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发明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成鹏,未经余成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9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