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绿木霉菌株及用其制备滇丁香烟用香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9786.1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曾熠程;段焰青;刘强;付磊;陈兴;雷声;党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1B9/00;C12R1/885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谢嘉 |
地址: | 650231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绿 霉菌 制备 丁香 香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绿木霉菌株及用其制备滇丁香烟用香料的方法。所述菌株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HLMM‑04 CGMCC No.10839,具有产纤维素酶,进而促进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能力。将菌株通过活化、发酵、过滤、透析制得纤维素酶粗酶液,用于发酵滇丁香,再经提取、过滤、减压浓缩制成烟用香料。HLMM‑04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5,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d。卷烟加香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香料杂气和刺激性减少,具有改善喉部舒适性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黄绿木霉新菌株HLMM-04,同时,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该菌株制备滇丁香烟用香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加香加料是卷烟工艺中的关键环节,是有效提升卷烟抽吸品质,形成卷烟特有风格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烟草中添加的烟用香料大多是采用传统方法萃取再加以调配所得,虽然生产操作简单,但也存在香气单调、改善卷烟抽吸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利用微生物对香原料进行发酵可以增加传统提取香料中多种香气物质的含量,提升香气丰富性,进而生产出香气丰富、高品质的卷烟,满足消费者对卷烟品质的要求。
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 Hook.),又称藏丁香、丁香叶、丁香、丁香花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果期3-11月。煎汤内服,具有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咳嗽、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等。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腐木、种籽、植物残体、有机肥、土壤和空气中尤多。木霉菌生长营养要求简单,生长速度快,对于工业化生产十分有利。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为木霉属的一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对植物病原的拮抗作用具有广谱性、多制性,还能产生多种酶类分解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增加土壤肥力。已有对黄绿木霉的报道多集中在土壤改良、生物防治及生物肥料等方面。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将黄绿木霉用于滇丁香发酵制备烟用香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黄绿木霉新菌株,该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进而促进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该菌株发酵滇丁香制备烟用香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一种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HLMM-04菌株,CGMCC No.10839,其具有产纤维素酶,进而促进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能力。
利用所述菌株制备烟用香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绿木霉HLMM-04CGMCC No.10839菌株活化两次后,接种于装有200mL PDA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20~35℃,180rpm下发酵培养1~7d;所述的PDA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补蒸馏水至1L,pH5.5~8.5,115℃高压灭菌15min;
(2)发酵液过滤去除菌体,取上清液缓慢加入硫酸氨至80%饱和度,4℃下静置过夜,离心收集沉淀物并溶于2mL缓冲液中,再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得到粗酶液;所述的缓冲液为:0.02mol/L Na2HPO4-NaH2PO4,pH 7.3;
(3)将滇丁香枝叶去污洗净,破碎后加入两倍重量的水,混合均匀,调pH至6.0;加入黄绿木霉HLMM-04粗酶液,发酵,粗酶液添加量为滇丁香质量的2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3h;回流提取3h,过滤除渣,将上清液减压浓缩,即得所需烟用香料。
进一步的,为防止香料变质,按烟用香料重量的5%添加丙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9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