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海洋嗜冷杆菌株及其在水体除磷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0140.5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4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维芝;黄兆松;王晓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洁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杆菌 及其 水体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海洋嗜冷杆菌株及其在水体除磷中的应用,该菌株分类命名为海水嗜冷杆菌X3‑1403(Psychrobacter aquimaris X3‑1403),已于2016年3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保藏号:CCTCC M 2016155。本发明填补了国内菌株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空白。该菌在废水中具有自组装功能,在降解海水冲厕废水中污染物的同时利用废水中的钙磷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变废为宝,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菌株,具体涉及一株海洋嗜冷杆菌株及其在水体除磷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磷是组成生命体的一种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然而水体中过量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质量与生态平衡。富营养化给我国的旅游业、工业、农业及水产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有效降低废水中磷浓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水污染问题。
目前,国内外污水除磷技术主要有吸附法、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其中,吸附法是利用某些多孔或大比表面积的固体物质对水中磷酸根离子的亲和力来实现除磷的过程。但吸附法除磷在吸附剂的抗干扰性、溶解损失和再生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传统吸附剂吸附容量较低,吸附法作为单独除磷手段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经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它除磷方法结合使用。化学沉淀法是利用金属阳离子与磷酸根结合生成沉淀的过程,但此方法会产生大量化学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药剂费用较高导致处理成本较高,残留的金属离子浓度也较高,并且化学沉淀法不适用于低磷废水的处理。
与吸附法和化学沉淀法相比,生物除磷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及环境友好等优点。依赖于聚磷菌作用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除磷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磷、好养条件下过量摄磷,最后通过排泥的方式达到除磷的目的。但该方法只是将磷储存在了细胞内,仍需要进一步的厌氧消解、化学沉淀才能达到磷的稳定回收。而且当处理高盐度废水如海水冲厕废水时,高盐环境会对微生物会产生抑制作用,即使废水被稀释到盐度为1%时处理也很困难,且相比较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而言,除磷菌对于盐度更加敏感,有文献报道当盐度从0%上升到0.4%时,盐度对氮的去除没有影响,而磷的去除率从85%下降到25%。因此传统的生物除磷方法在处理高盐废水时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生物污泥又具有驯化周期长、启动困难等缺陷。
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往往能在环境中形成特殊的功能。目前已有研究人员探索将特定的海洋菌应用于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纯菌摇瓶实验阶段或作为生物强化剂,而要应用到实际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如纯菌难沉降和强化菌在体系中的竞争力不足等。同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并不能充分利用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生成新的资源,从而达到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此外,研究发现有些海洋菌能够在生长过程中将磷以金属磷酸盐沉淀的形式沉淀下来以达到除磷的目的,在自然界中该过程在也是重要的生物矿化过程。
因此筛选利用生长在高盐环境中具有耐盐性能的除磷菌株,探索其在磷的进一步去除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海洋嗜冷杆菌株及其在水体除磷中的应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海洋嗜冷杆菌株,本发明提供的Psychrobacteraquimaris X3-1403(海水嗜冷杆菌X3-1403),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已于2016年3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保藏号:CCTCC M20161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0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